1706803554
在开幕的当天,冯国璋发表通电,再次袒露自己的告退决心:“今距就职代理之日,已逾一年,而求所谓统一平和,乃如梦幻泡影之杳无把握,推原其故,则国璋一人,实尸其咎……所冀国会议员,各本良心上之主张,公举一德望兼备,足以复统一而造平和者,以副《约法》精神之所在,则国本以固,隐患以消……”
1706803555
1706803556
冯国璋在告退通电中的“足以复统一而造平和者”这句话,实际是将了段祺瑞一军,也就是说,新任总统须以和平为大策,而不容许武夫当国。
1706803557
1706803558
段祺瑞当时也很为难,一来皖系的党徒们非要把他推到总统这个位置上去了,不然他们岂不是白忙乎了?再说了,那些安福议员们可是拿津贴的,每个月300大洋,选举段祺瑞出任总统一职,岂不是信手拿来,一句话的事情吗?但是,西南各省是坚决反对段祺瑞出任总统的,他们连着安福国会都反对,指斥为“非法国会”;而冯国璋的表态也大大影响了地方上的直系军阀,曹锟和长江三督再次联手,反对段祺瑞出任总统,前线的大将吴佩孚更是屡发通电,声言支持和平,明摆着是要给老段施加压力。
1706803559
1706803560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段祺瑞要强行出任总统的话,不但会使得南北局势恶化,也必然导致北洋系中直皖两派的公开决裂。就这点而言,段祺瑞还算是一个有风度的政治家,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与冯国璋一起引退,共同退出大总统的竞争。
1706803561
1706803562
在冯、段二人都引退的情况下,谁来继任这个大总统职位呢?双方的目光同时转向了另一位大佬,那就是徐世昌徐阁老。徐世昌作为北洋元老,论资格当在冯、段之上,其权术手段更非冯、段这些武人所能比拟。在接到段祺瑞抛出的橄榄枝后,徐世昌却欲迎还拒,玩起了欲擒故纵的把戏。
1706803563
1706803564
事实上,在民国成立之后,很多大事件的幕后都有徐世昌的身影,而对于大总统的职位,徐世昌自觉非他莫属,但黎元洪、冯国璋的遭遇也让他感到“总统虽好,风险太大”,在这个武夫当权的时代,一个不小心成了傀儡总统,自己的一世英名可就要付诸东流水了。
1706803565
1706803566
想到这里,徐世昌对冯、段两人甘愿让贤的表示反应冷淡,他推三阻四,就是不肯给个痛快话。这时,着急的反而是段祺瑞,他见总统难产,大局不定,只能屈尊就驾,最终将徐世昌的出山条件打探清楚:“冯段同时下台,冯段两派人物也同时去职。”
1706803567
1706803568
在冯国璋的逼迫与徐世昌的要挟下,段祺瑞只得发表通电,宣布愿意辞去总理一职:“……惜祺瑞襄赞无方,未能早纾国难,上负总统知人之哲……元首改任之时,即政局重新之会,祺瑞自应及时引退,遂我初服。”
1706803569
1706803570
有了段祺瑞的公开保证,有了各方的统一协调,徐世昌这才放心大胆出山了。9月4日,第二届国会举行总统选举会,徐世昌以425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民国第二任、第四位大总统(前三人为袁世凯、黎元洪和冯国璋)。有意思的是,在次日选举副总统的时候,安福系议员竟然集体缺席,结果到会者只有88人,副总统选举一事竟这样不了了之……虽然派系之争使然,亦甚属荒唐。
1706803571
1706803572
徐世昌出任总统是一个多方妥协的产物,一来西南各省可以默许这个文官总统;二来徐世昌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老资格,以第三方的身份在直皖派系斗争中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国会中的研究系、交通系议员也是支持徐世昌出任总统的。至于当时最具实权的人物段祺瑞,他再次以退为进,甘居幕后,继续把持北京的政局。
1706803573
1706803574
10月10日,也就是中华民国的第七个国庆日,徐世昌在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而徐世昌上台后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将段祺瑞的内阁总理一职免去,改由内务总长钱能训暂行代理。由此,历时一年有余的“冯段体制”宣告结束。
1706803575
1706803576
在总统府举行完新旧总统交接仪式后,新任总统徐世昌吩咐用总统专用的小汽车将冯国璋送回他的私宅帽儿胡同。当这场“揖让一堂”的喜剧演出结束后,冯国璋回到家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一回,咱们是栽给芝泉了!歇两天,将来再看咱们的!”
1706803577
1706803578
这倒有可能是一句真心话。
1706803579
1706803580
是啊,实权派人物段祺瑞太强势、太咄咄逼人了。他与黎元洪合不来,和老兄弟冯国璋也合不来,那这位八面玲珑的徐阁老,又能做得长久吗?
1706803581
1706803582
1706803583
1706803584
1706803586
1706803587
北洋往事:那些军阀那些人
1706803588
1706803589
四一 欧战结束,南北议和正当时
1706803590
1706803591
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一列火车上,德国代表与法国代表签署了停战协定,一战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四年中,欧洲的政局因为这场惨烈的战争而发生剧变:俄国爆发革命,沙皇被推翻;德国投降,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奥匈帝国瓦解;英法虽然惨胜,却元气大伤……
1706803592
1706803593
但不管怎么说,残酷的战争终究是结束了,全世界的人们都沉浸在和平和欢乐中……中国人民也不例外,因为咱也是“战胜国”!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1706803594
1706803595
这战胜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东单北大街上那座规模宏大的克林德碑给掀了。克林德是庚子年混乱中不幸被杀的德国公使,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廷被迫派醇亲王载沣亲自到德国致歉并为之修建了这种牌坊。在德国宣布投降后的第三天,这座牌坊被兴奋的中国民众推翻在地,碑上用德文、拉丁文、中文书写的三种铭文被抹去,后来被运到中央公园(原社稷坛,今中山公园)重新搭建,并刻上了“公理战胜”四个大字,以示我国人扬眉吐气(1952年又改成了“保卫和平”四字)。
1706803596
1706803597
徐世昌也着实赶上了好运气,上任刚刚一个月,就遇上了这么个特大利好消息,可谓是不战而胜,喜从天降。虽然中国只派出了一些劳工赴欧洲帮忙,胜利来得有点廉价,但终究挤入了战胜国的队列,可以随班逐队,山呼万岁,值得好好的庆贺一番,并借以鼓舞鼓舞民族的志气。
1706803598
1706803599
据当时人的记载,北京的街道上插满旌旗,人满为患,各方面欢呼庆祝,一片歌舞承平之声浪,可谓是普天同庆、万民欢愉。从11月14日起,教育部特令北京的各学校放假庆祝,并由半天延长至数天。当天下午,北京学界举行游街大会,教育总长还特意安排在天安门附近搭建一座高台,以供检阅与演讲之用。
1706803600
1706803601
由于这次游街游得特别的好,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兴奋之余,又向教育部提出申请,请求延课两天,并希望在这两天借用天安门的那个临时高台,以供北大教授们公开演讲。在这两天里,蔡先生每天都去演讲一次,其他文理科学长教授也都陆续登台,在剧烈的冷风中向大众讲演,几至喉咙嘶哑为止。
1706803602
1706803603
11月28日,总统府决定在天安门举行阅兵式,以庆祝欧战胜利;阅兵式后,又在中央公园开演讲大会,大会有众议院议长王揖唐主持,总统府秘书长吴笈孙代表总统徐世昌演说,总理钱能训、参战督办段祺瑞等人也都到场发表演讲。此次大会,人数上万,每至演讲高潮,听讲者欢呼连连,气氛之热烈,前无所有。
[
上一页 ]
[ :1.70680355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