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07624
1706807625
于是,众官员簇拥着赵尔丰一起到了大堂。此时人群已经冲过了几道警戒线,冲进了仪门。赵尔丰下令警卫发出警告,但是三通警告都无人理睬;人群冲进了大堂,赵尔丰下令开枪。
1706807626
1706807627
枪响之后,人们扔掉手中的光绪皇帝灵牌和香,掉头往外跑。根据周善培的回忆,死者共七人,五人是冲进来的民众,两人则是总督府的轿班。而同志会的报告宣称共有三十多人被打死。
1706807628
1706807629
这就是辛亥革命史上著名的“成都惨案”。开枪之后,赵尔丰立即发出告示:“朝廷旨意,只拿数人,均系首要,不问平民。首要诸人,业已就擒,即速开市,守分营生。聚众入署,格杀勿论。”并迅速派兵查封了保路运动的几处宣传基地。
1706807630
1706807631
美女失踪
1706807632
1706807633
冲击总督府的民众,据说本来聚集在提法司门前示威,早上10点就聚集了,听说总督抓捕川路高层后,才冲入总督府。但这一巧合,与其他一系列巧合一起,令惨案的真相至今还蒙着一层层的面纱。
1706807634
1706807635
人群是从西辕门冲进总督府的,而守卫这一侧的是同情保路运动的朱庆澜的新军部队。士兵们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连退四条防线,始终一枪未放,开枪的实际上是赵尔丰的卫队。后来有人问朱庆澜为何不下令开枪,他说:“就算我下令了,新军也绝对不会开枪的。”
1706807636
1706807637
守卫总督府另一侧的是田征葵统辖的老式城防军。田征葵是对保路运动极为痛恨的,事后的很多平乱行动,城防军都坚定地服从赵尔丰的指挥,表现了远高于新军的对政府的忠诚。
1706807638
1706807639
说起田征葵对保路运动的痛恨,除了对“劣绅”裹挟和煽动百姓闹事看不顺眼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的女儿曾被暴民掳走三天。
1706807640
1706807641
那是一周前的七月初七,彭县在萧曹庙举行庆祝土地会社戏——萧曹庙就是纪念西汉名相萧何、曹参而建的庙宇。散戏时,人群从县署前络绎而过,正好与一名华贵美女迎面而过,众人为其美色大惊,便停下来围观美女,估计也有不少起哄的。美女进了县衙紧邻的征收局(征收租股的办事机构),人群却依然拥在门口不肯退去,纷纷议论着,这个标致的女人应该就是局长夫人。
1706807642
1706807643
群众的“色眼”也是雪亮的,美女果然是征收局局长唐豫桐之妻、田征葵的千金。堂堂局长夫人被人公开骚扰,而且居然围堵不去,看热闹,说“咸”话。唐豫桐愤怒之下,命令保安驱散人群,但无效。他一发急,下令开枪警告。但在保路运动几个月的荡涤下,官府的地位已十分低下,人们根本就不在乎,依然哄闹着并不散去。如此,开枪警告数番无效,唐豫桐竟然下令平射。
1706807644
1706807645
枪声过后,人群中倒下了一批起哄者。这下激起了众怒,正在兴头上的民众没想到近来很窝囊的官府居然还敢动硬的,群情汹汹,立时就把征收局给砸了。混乱之中,护花失败的唐局长躲进了隔壁的县署,逃过一劫,但他那美女夫人却宣告失踪,三天后才被找回。这三天中,田美女究竟有着怎样的遭遇,史无记载,其父田征葵本是政府中主张强势立场的官员之一,从此添加了“家仇”,更是恨透了保路运动,成为日后镇压保路运动的主力。
1706807646
1706807647
彭县的突发事件,半夜传到了成都,赵尔丰立即召见川路公司的高层彭芬等人,商议对策。田征葵“愤恨不可遏”,要求当场逮捕川路公司这些煽风点火的领导人。彭芬辩解说县署与征收局紧邻,闹事者只砸了征收局而没有砸县署,且所有公款都安然,其中必然另有隐情,非派人实地调查后不能下论断。赵尔丰听了觉得有理,就让彭芬等人离去。各个阵营的回忆录都认为,这一事件令田征葵成为保路运动“最凶恶的敌人”。辛亥革命后,田征葵带着女儿、女婿试图逃回湖南老家,半道上在九层岩江面上被重庆的蜀军政府抓获,未经审讯就直接枪杀在督军大院内,传首城中。至于美女被骚扰乃至被掳三天的幕后真相,亦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1706807648
1706807649
机关报机关枪
1706807650
1706807651
大清国林立的报刊,无一不是某一机构或组织的喉舌,是与枪杆子同样重要的笔杆子,是投枪与匕首般的政争武器。在不同的政治派别眼中,报刊只能是政治斗争所需要的机关报,与战场上的机关枪没有本质区别。
1706807652
1706807653
人们已经嗅到了一丝不祥的气息。就在枪声响彻四川总督府之前的数小时,当天上午出街的川路公司机关报《西顾报》发表了一篇社论,认为政府“倒行逆施,任一般人之奔走号呼而卒不之恤,是亦实行其宁赠朋友不与家奴之故智也”,提出“罢市罢课抗租税等手续,不过对横暴政府之一种方法耳,实则吾川人今日所当共表决心者,莫外乎死之一道”。这篇社论公开宣称:“与其独死,毋宁同死;与其死于异日,毋宁死于今日。”号召读者与政府同归于尽。
1706807654
1706807655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报纸的运作规律,当日的报纸最晚已在前一晚完成了所有的编辑和印刷作业。一切都太蹊跷了——
1706807656
1706807657
9月5日,突然出现带着颠覆倾向的《商榷书》;
1706807658
1706807659
9月6日,《西顾报》号召“同归于尽”的社论开始进入印刷程序;
1706807660
1706807661
9月7日,在官方逮捕保路运动首领们的同时,民众冲击总督府,警卫开枪;
1706807662
1706807663
9月8日,近10万武装黑帮打着“同志军”的大旗,将成都城团团包围,粮食不让进,粪便不让出……
1706807664
1706807665
难道这都是巧合吗?绝难相信,这幕后没有一个严密的计划,在推动着局势一步步发展到刀兵相向的地步!而官方的逮捕行动,正好为这个可能的计划链条补上了最为完美的一环。
1706807666
1706807667
投枪与匕首
1706807668
1706807669
赵尔丰下令开枪后,第一道指令就是立即查封《西顾报》《四川保路同志会报告》等保路派的宣传机器。
1706807670
1706807671
没有任何人对此感到意外,因为缴除敌人的武装是很正常的行为,而除了那些租界内洋人办的报纸外,大清国林立的报刊无一不是某一机构或组织的喉舌,是与枪杆子同样重要的笔杆子,是投枪与匕首般的政争武器。
1706807672
1706807673
真实与真相从来就不是大清媒体的使命,不择手段的政治攻击、舆论引导(无论“正导”还是“误导”)才是其第一任务,不同派别的报纸相互之间的区别无非就是“五十步”与“一百步”、“胜者王侯”与“败者贼寇”的分野。
[
上一页 ]
[ :1.7068076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