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0197e+09
1706810197 九、东京大论战
1706810198
1706810199 早在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就开始了同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进行论战的斗争。
1706810200
1706810201 1903年5月,章太炎写成《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了康有为在《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中散布的种种奇谈怪论。
1706810202
1706810203 在此前后,孙中山也先后发表《驳保皇报书》和《敬告同乡书》等重要文章,揭露康有为、梁启超保皇论的危害性。
1706810204
1706810205 《驳保皇报书》揭露康有为所标榜的“爱国”,爱的是代表少数满洲贵族利益的“大清国”,而不是广大人民的“中华国”。孙中山指出:“保异种而奴中华,非爱国也,实害国也。”该文批驳了康有为所散布的革命将会招致瓜分的谬说,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和鹰犬,“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1706810206
1706810207 《敬告同乡书》则揭露了梁启超散布的“名则保皇,实则革命”的欺骗性,指出梁启超“所言保皇为真保皇,所言革命为假革命”,希望广大华侨划清保皇与革命的界线,充分认识到“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革命与保皇“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矣”。
1706810208
1706810209 孙中山号召广大华侨“大倡革命,毋惑保皇”,投身于反清革命事业。为了和保皇党争夺群众,孙中山还在檀香山正埠拜盟加入洪门,被封为“洪棍”之职。1904年春,他又去了保皇会活动比较活跃的北美大陆,在旧金山致公党首领黄三德的支持下,修订致公党章程,改组《大同时报》,聘请革命党人刘成禺主持,对致公党会员重新登记注册,这对削弱保皇派在华侨中的影响起了一定的作用。
1706810210
1706810211 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又以《民报》为阵地,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论战。
1706810212
1706810213 1905年11月出版的《民报》创刊号,除孙中山的《发刊词》正面阐发了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外,其余的文章大多从不同角度对改良派所散布的保皇论系统地进行了批判。
1706810214
1706810215 正式揭开革命派和立宪派之间大论战序幕的,是1906年4月28日《民报》作为“第三号号外”单独印行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1706810216
1706810217 该文写道:
1706810218
1706810219 近日《新民丛报》将本年《开明专制论》、《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诸篇合刊为《中国存亡一大问题》。本报以为中国存亡诚一大问题。然使如《新民丛报》所云,则可以立亡中国。故自第四期以下,分类辩驳,期与我国民解决此大问题。兹先将辩论之纲领,开列折下,以告读者:
1706810220
1706810221 (一)《民报》主共和;《新民丛报》主专制。
1706810222
1706810223 (二)《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明专制。
1706810224
1706810225 (三)《民报》以政府恶劣,故望国民之革命;《新民丛报》以国民恶劣,故望政府以专制。
1706810226
1706810227 (四)《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故鼓吹教育与革命,以求达其目的;《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明专制,不知如何方副其希望。
1706810228
1706810229 (五)《民报》主张政治革命,同时主张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主张政府开明专制,同时主张政治革命。
1706810230
1706810231 (六)《民报》以为国民革命自颠覆专制而观则为政治革命,自驱除异族而观则为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以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能相容。
1706810232
1706810233 (七)《民报》以为政治革命必须实力;《新民丛报》以为政治革命只须要求。
1706810234
1706810235 (八)《民报》以为革命事业专主实力,不取要求;《新民丛报》以为要求不遂,继以惩警。
1706810236
1706810237 (九)《新民丛报》以为惩警之法在不纳租税与暗杀;《民报》以为不纳租税与暗杀不过革命实力之一端,革命须有全副事业。
1706810238
1706810239 (十)《新民丛报》诋毁革命,而鼓吹虚无党;《民报》以为凡虚无党皆以革命为宗旨,非仅以刺客为唯一欲办事。
1706810240
1706810241 (十一)《民报》以为革命所以求共和;《新民丛报》以为革命反以得专制。
1706810242
1706810243 (十二)《民报》鉴于世界前途,知社会问题必须解放,故提倡社会主义;《新民丛报》以为社会主义不过煽动乞丐流民之具。
1706810244
1706810245 以上十二条皆辩论之纲领。《民报》第四号刻日出版,其中数条皆已解决。五号以下,接连辟驳。请我国民平心公决之。
1706810246
[ 上一页 ]  [ :1.70681019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