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10327
为什么不能?革命党人列举事实,揭露现有的清政府已经沦落成为一个极端反动腐败的政府,处处站在国民敌对的地位,已不可能再指望它能进行任何有力的实质性的改革。
1706810328
1706810329
革命派痛快淋漓地驳斥道:
1706810330
1706810331
所谓皇帝,以世袭得之。不辨菽麦,不失九五之尊也。所谓大臣,以蝇营狗苟得之。非廉耻丧尽,安得有今日?然则政府诸人,可谓一国之中至不才、至无耻者,何足与言能力?
1706810332
1706810333
今日之政府,岂唯已绝无可望,直国民之仇讎而已。故吾唯绝对的期国民之策进其能力,若政府则所欲颠覆之目的物耳。
1706810334
1706810335
革命派从传统的汉民族主义观点出发,强调清王朝是由满洲贵族统治的政权,因而对汉族人民的利益根本置之不顾。“彼政府者,其对内政策犹是防家贼之手段,其对外政策犹是利用列强之嫉妒心,以其异族专制政府故也。”从而指出:这个现政府“其所处之地位,只能与国民为敌,不能与国民为助明矣。故吾不以改革之事望诸政府,而专望之国民。国民既能改革矣,则民权立宪当然之结果也”。
1706810336
1706810337
革命派辛辣地嘲讽梁启超的种种主张,包括开明专制论在内,认为这种主张无非是要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今日之政府”身上,可是,这样做无异于与虎谋皮,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事实上,无论由君主专制政体变为民权立宪政体,或变为君权立宪政体,都不可能期待清政府会自行改革与转变,只能是民权蓬勃发达到一定的程度,最终才能导致出这种结果。
1706810338
1706810339
《民报》指出:
1706810340
1706810341
即以君主立宪而言,亦由国民革命之结果。泛观各国,未有国民不革命,而政府自能立宪者也。政府怵于国民之革命而让步焉,君权民权,相与调剂,乃为君主立宪。若该报专望政府开明专制,而国民舍劝告要求以外无他事,则其结果只能成野蛮专制政体,若望君主立宪,真牴羊生乳之类耳。
1706810342
1706810343
既然国家政体的重大变革,必须寄希望于国民,而不能寄希望于已经反动腐败的清政府,那么,一切就取决于国民有没有实力。如果国民没有实力,只是按照梁启超所说那样,一味向清政府苦苦哀求,是什么效果也不会得到的。没有这种实力,一切都是空谈;而国民果真有了制取反动政府的实力,自然应当乘此一举而倾覆这个政府,实行民权立宪的新制度,何必还用什么“要求”?
1706810344
1706810345
应该说,《民报》的这些论说还是相当透辟有力的。
1706810346
1706810347
第三个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实行革命,是否会导致内乱和瓜分?
1706810348
1706810349
《民报》对此也作出了否定的答复:革命不会导致内乱,也不会招致瓜分。
1706810350
1706810351
《民报》宣称,革命事业是以建设为目的,破坏只是它的手段。它所要破坏的是不适宜于社会的旧东西,而所要建设的正是适宜于社会要求的新东西。“今之言革命者,其所欲破坏者,异族钤制之势力也,专制之淫威也,社会经济组织之不完全也,凡是皆不适宜于社会者也;而其所欲建设者,民族的国家也,民主立宪政体也,国家民生主义也,凡是皆适宜于社会者也。”“破坏其所不适宜者,而建设其所适宜者,本乎建设之目的,以行破坏之手段,其现象乌得有恶乎?”
1706810352
1706810353
《民报》进一步列举事实分析道:中国历史上的革命,对颠覆政府所用的力量小,为时也短;倒是其后争夺帝位所用的力量大,为时也长。所以,过去革命后出现的内乱,其实是由于它的帝制自为的目的造成的。今后中国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共和国家,而不是帝制自为。那么,在颠覆政府以后,革命家之间必不致自相争夺,内乱自然也就不会发生。
1706810354
1706810355
《民报》尖锐地指出:《新民丛报》所谓“革命必生内乱”说的背后,其实是由“贪生恶死”那种卑劣观念支配的。梁启超说:“我列朝之鼎革,其屠戮之数今虽无确实之统计,而一役动逾数百千万,史上之陈迹尚可略考而推算也。是故杀人流血之祸不可以不怵,而革命则不能免此。”《民报》对此针锋相对地驳斥道:“噫!沮革命者,乃以杀人流血相怵耶?”“为国而死,不爱其生,此国民之天职也。胡乃以流血杀人相怵?”“更进一步以言: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革命之时,杀人流血于双方之争斗见之。若夫不革命之杀人流血,则一方鼓刀而屠,一方觳觫而就死耳。为国而死,则吝惜之;为野蛮异族政府所蹂躏而死,则忍受之:何死之不择也。”《民报》慷慨激昂地写道:“使吾侪以报国之故,杀身流血,而后人继起,得藉手以光复宗国,则含笑以入九原,当亦无怍。”应该说,革命派的这些论点还是相当坚决而有力的。
1706810356
1706810357
那么,革命是不是会导致瓜分呢?
1706810358
1706810359
革命派的回答是:不会。
1706810360
1706810361
《民报》在答复《新民丛报》时列举的理由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1706810362
1706810363
第一,瓜分的原因,由于中国不能自立于世界。只要中国能够自立自强,就可以保证各国在中国的均势不致被某一国打破,这对列强是有利的,从而可以使瓜分之祸得以消除。
1706810364
1706810365
第二,革命的目的是排满而不是排外。只要在革命进行过程中严格地遵守国际法,不以排外为目的,也就没有自取干涉的理由。
1706810366
1706810367
第三,提出“正因革命然后可杜瓜分之祸”的论断,认为只有革命成功,中国富强,才是杜绝列强瓜分中国的真正出路。
1706810368
1706810369
第四个问题:在实行政治革命的同时,有没有必要实行社会革命?
1706810370
1706810371
《民报》的回答是肯定的:政治革命要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1706810372
1706810373
为什么一定要实行社会革命?它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民报》上都一一作了系统的论述。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两篇文章,一篇是朱执信的《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一篇是冯自由的《民生主义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
1706810374
1706810375
冯自由的这篇文章原来发表在香港《中国日报》上,以后经过改订,又在《民报》上刊载。他在这篇文章中的论点,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正统的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观点。
1706810376
[
上一页 ]
[ :1.7068103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