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0436e+09
1706810436
1706810437 在另一篇题为《皇帝》的文章中,革命者直截了当地写道:“时代已入于二十世纪,所有一切皇皇帝帝,皆当先后灭绝,此世界公理家之所公认也。”“中国之视皇帝,不过一能干之强盗。凡挟有杀人之权力者,皆可为皇帝。”“中国人民之畏,特与魔鬼恶煞相同。”文章还进一步指出:皇帝的这种罪恶,不管他是满人还是汉人,都是一样。“故中国革命,必当先除皇帝。故虽满洲君主,果能证明与汉族君主相同,亦必为中国人民自谋幸福之进步时所必当毁灭之目的物。”
1706810438
1706810439 像这样痛快淋漓、锋利透辟的声讨君主专制制度的文字,在当时是凤毛麟角的。不仅国内的报刊上无法出现,就是在《民报》和其他海外的革命报刊上也是不多见的。
1706810440
1706810441 一切都归结到必须推翻清政府,这是《中兴日报》宣传内容中的基调。
1706810442
1706810443 革命派痛诋保皇党人:彼保皇立宪党人,不按已往之事实,不衡方来之时势,终日抱乞求哀求之目的,甚而妾妇其行者,更何异痴子愚蒙,对凶猛之兽,曰是可以笑容亲猛兽口也,是可以妩媚近猛兽身也。
1706810444
1706810445 嗟乎!政府者所以为民也。今日之中国有此政府,不益吾民,反累吾民,何异身之赘瘤耶?如此政府,即使无满汉之分,亦当在吾民淘汰之列,乃反而降心相从,死生听之,甚有无耻丧心之保皇党,且从而讴歌之,岂鸱獍以自残同类为能,且肆其毒以作他类之鹰犬,为保皇党人之能耶?
1706810446
1706810447 这一时期,革命者在《中兴日报》上还发表了大量批驳《南洋总汇新报》的文章,如《驳总汇报论国会之趋势》、《保皇党之狡谋欤,抑亦总汇报之不通欤》、《总汇报无耻记者伍宪子之巧言虚饰》、《诬谤革命者之末路》、《正总汇报之奇谬》、《清官之欺人与总汇报之卑劣》、《哀哉保皇党良心欲死不得》、《保皇匪含血喷人、不顾实际之无耻》、《总汇报鼠声又作》、《看看总汇报小人行为之真相》、《揭总汇报之无耻》、《看看总汇新报之丑欲盖弥彰》等。这类文章虽然缺乏理论深度,而且多挖苦谩骂之词,但对打击保皇派反对革命派的气焰,清除他们在华侨中散播的消极影响仍然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1706810448
1706810449 总之,在当时中国危机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革命派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论据也比较深刻有力,因而能博得人们的同情与支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人们的觉悟,改良派在论战中的失败与逐渐失去人们的支持就成为一件必然的事情。
1706810450
1706810451 十、办刊新高潮
1706810452
1706810453 在《民报》坚持革命宣传阵地的同时,1906、1907、1908年三年之间,在留日学生中又掀起了一次创办革命刊物的新的热潮。
1706810454
1706810455 这些革命刊物,大多是以同盟会会员作为骨干、并以本省的名义出版的。
1706810456
1706810457 新出版的革命刊物中,影响较大的有:
1706810458
1706810459 1906年10月,《云南》创刊;
1706810460
1706810461 1907年9月,《晋乘》创刊;
1706810462
1706810463 1907年12月,《河南》创刊;
1706810464
1706810465 1908年2月,《关陇》创刊;
1706810466
1706810467 1908年7月,《江西》创刊。
1706810468
1706810469 这么多革命刊物集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纷纷出版,顿时使当时留日学生界的思想文化战线又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的繁荣景象。
1706810470
1706810471 这种情况的出现,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706810472
1706810473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思想的影响迅速扩大,并在留日学生中陆续建立了一批分会,发展了不少会员。1907年3、4月间,孙中山、黄兴等先后在华南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接着,徐锡麟安庆事件和秋瑾绍兴事件又相继发生,在海内外造成了很大震动。不少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在这种形势的鼓舞下,跃跃欲试。他们大抵都是学生,手中现成的武器就是一支笔,自然容易先从革命言论方面着手进行。
1706810474
1706810475 2.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虽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因被清方严禁输入内地,从而影响了革命思想在国内的宣传和传播。
1706810476
1706810477 创办《四川》杂志的同盟会会员吴玉章在回忆录中说:1906年以后,《民报》运进国内就较前更加困难了。为此,留日学生中各省的革命同志,又纷纷以本省的名义创办和继续出版报刊,分散地运进国内,进行革命宣传。
1706810478
1706810479 陕西籍的同盟会会员马凌甫在回忆中说:在《民报》同《新民丛报》论战后,《民报》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使清政府不但对于革命党人的行动防范得越来越严密,《民报》在内地也成了禁物,不仅不许订阅,邮局也不准递送。于是同志们就在东京鼓起省办杂志的浪潮。当时以地方命名的杂志先后出版的如雨后春笋,万簇丛生。
1706810480
1706810481 在这种情况下,省办杂志纷纷问世。
1706810482
1706810483 《云南》是留日学生中同盟会云南分会的会员创办的。
1706810484
1706810485 据李根源在《辛亥前后十年杂忆》一文记载,1906年2月,孙中山、黄兴约云南籍的同盟会会员李根源、杨振鸿、罗佩金、赵伸、吕志伊五人谈话,嘱以筹办《云南》杂志。孙、黄认为:“云南最近有两个导致革命之因素:一件是官吏贪污,如丁振铎、兴禄之贪污行为,已引起全省人民之愤慨;另一件是外侮日亟,英占缅甸,法占越南,皆以云南为其侵略之目标。滇省人民在官吏压榨与外侮凭陵之下,易于鼓动奋起,故筹办云南地方刊物为刻不容缓之任务。”
[ 上一页 ]  [ :1.7068104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