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2158e+09
1706812158 (四)主张保护政策,以振兴实业;
1706812159
1706812160 (五)整理财政,以增进富力;
1706812161
1706812162 (六)审度公私经济能力,以谋交通之发达;
1706812163
1706812164 (七)整饬军备,以充实国力;
1706812165
1706812166 (八)体察内外情势,确定外交方针。
1706812167
1706812168 入社者必须赞成政纲,有选民资格,由两名社员介绍,经俱乐部许可。社员有严格遵守宗旨及规约,扩张及尽心本社事业的义务,有选举及被选举为职员,提出意见,介绍人入社的权利。入社要交纳入社金,平时交纳常年捐。社内机构分庶务、书记、会计、评议、交际、常备各科,另设调查编辑部。凡被选为常议员、评议员及其他干部者,不得再任其他政团的干部及发起人。本部设于北京,各地方设立支部。总部与支部的关系是:本部议决交办事件,支部必须极力执行;支部议决事件关系全体者,必须经常议员会议议决;关于地方事件,支部可自由议决实行;支部有需要具奏的地方重大政俗利弊问题,本部予以全力支持;支部应将社员名册、调查编辑成绩、工作及议决的问题,每月汇报总部一次;支部代表来京,可参加本部常议员会议,本部常议员到支部时,亦可参加支部的常议员会议。
1706812169
1706812170 4.宪友会。宪友会是在咨议局联合会和国会请愿同志会的基础上建立的黻宸为咨议局议长,刘颂虞、刘冕执为前政闻。
1706812171
1706812172 1910年11月请愿代表团解散时,决定在国会请愿同志会的基础上改组政党,培养积蓄实力,推举孙洪伊等起草党纲党规。各省咨议局和团体对成立政党期望甚殷,纷纷致书国会请愿同志会从速组织。经过多次讨论,决定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政党。
1706812173
1706812174 关于党的名称,当初没有定下。12月上旬,孙洪伊致电梁启超“促定党名”,梁启超建议叫帝国统一党。同月底,孙洪伊等拟出帝国统一党党规30条、党纲13条。1911年1月1日,孙洪伊等邀请38人讨论党规、党纲草案,与会者认为还应作进一步修正。接着议决推举临时干事40人,负责成立大会前的一切筹备工作,先在到会诸人中推出一少部分,遂推定吴赐龄、李文照、席绶、康士铎、彭占元、汪龙光、王敬芳、陈登山、雷奋、罗杰、易宗夔、齐树楷、张之霖、李素、牟琳、江辛、孙洪伊17人。继之讨论党名,易宗夔、康士铎、李文熙皆反对用“统一”二字,雷奇、王敬芳则坚持原议,最后决定将党名与党纲党规一起提交临时干事会修改决定。
1706812175
1706812176 帝国统一党党名传到社会,引起了一些人的误会,以为此党成立之意,“在于统一国内之党派,或且目为专制”。因此,临时干事不得不写了一篇《帝国统一党党名释义》,于1月4日《国民公报》刊出,进行一番解释。该文说,以“统一”命名者,“绝非统一国中党派”。其用意有三:一是防止外国人利用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猜疑生事,“欲防患于未然,必先结合国内之各种族,协力一心,共谋对外”。二是为了“造成一种有统系之政策,有统系之舆论,以贡献于国家”。三是为了打破旧有的省界之见,以便全国化除畛域,相与戮力国家,以图存于今世。并说此名仅系暂定,以后还要讨论。但是,当时“警厅对于各团体之集会取缔极严,风声鹤唳,志士心寒”。孙洪伊等为了“释群疑而定众志”,便采取了权宜措施,将党纲党规草案径呈外城巡警总厅,转申民政部立案。3月上旬,民政部批准。
1706812177
1706812178 孙洪伊等接到批准的通知后,于3月9日发出公启,附寄党纲、党规和入党证书草案,向各省解释了请立案的原因,并请推定支部干事,于咨议局联合会开会时齐集京师,公决党纲、党规,宣告成立,再进行呈报更正。
1706812179
1706812180 5月30日,召开发起会,与会者53人。公举谢远涵为临时主席,李文熙为书记。张国溶报告了开会宗旨,宣读了章程,提出党名不用帝国统一党,改用宪友会,请大家讨论。大家赞成更改党名,原则上通过了章程,决定6月4日召开成立大会,推萧湘、袁金铠、康士铎、梁善济、陈登山、孙洪伊为临时干事,准备成立大会的召开日期为29日,预定成立大会日为6月5日。
1706812181
1706812182 发起组建宪友会的共有70人,基本上都是第二届咨议局联合会、国会请愿同志会的成员和立宪团体的人物。
1706812183
1706812184 《宪友会章程》分总纲、会员、职员、会议、总部与支部之关系、会费、戒约7章,加附则共25条。
1706812185
1706812186 总纲规定成立的目的是“发展民权,完成宪政”。政治纲领为:
1706812187
1706812188 (一)尊重君主立宪政体;
1706812189
1706812190 (二)督促联责内阁;
1706812191
1706812192 (三)整厘行省政务;
1706812193
1706812194 (四)开发社会经济;
1706812195
1706812196 (五)讲求国民外交;
1706812197
1706812198 (六)提倡尚武教育。
1706812199
1706812200 总部设于京师,各省设立支部。
1706812201
1706812202 6月4日,宪友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大会,宣告成立。到会者一百多人,推谢远涵为临时主席,黄远庸、李文熙为临时书记。会上首先选举出常务干事,雷奋、徐佛苏、孙洪伊当选。籍忠寅、李文熙、谢远涵当选为候补干事。
1706812203
1706812204 继之,常务干事推定各科干部,文耀为庶务员,李文熙、吴赐龄为文书员,李素为会计员,欧阳弁元、陈登山为交际员,康士铎、何宗瀚为调查员,王葆心、余绍宋为编辑员。
1706812205
1706812206 接着,会员推举出18省和八旗的支部发起人。广西:甘德藩、蒙经。湖北:汤化龙、张国溶、郑万瞻。山西:梁善济、李庆芳、李华炳、李素。奉天:袁金铠。山东:周树标。江西:邹树声、宋名璋、叶先圻、罗家衡、郭志仁、谢远涵、黄远庸。福建:高登鲤、刘崇佑、林长民、林志钧。河南:方贞、王敬芳。陕西:李良材、郭忠清。四川:蒲殿俊、何耀光、胡庸章、萧湘、罗纶、李新展。浙江:汤尔和、马叙伦、陈黻宸。湖南:谭延闿。吉林:何印川。安徽:窦以珏、陶冠禹、李国松、康达。直隶:李榘、籍忠寅、齐树楷、李长生、高俊、张铭勋、刘春霖、王法勤。贵州:杨寿。广东:伦明、姚梓芳、黄节。江苏:马相伯、沈恩孚、黄炎培、汪秉忠。八旗:恒钧、文耀。以上人员中有少数同盟会会员在内,如黄炎培、蒙经、郭忠清均是。
1706812207
[ 上一页 ]  [ :1.7068121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