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7534e+09
1706817534
1706817535 [29] 参见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第三章《沟通欧洲汉学的先进——陈季同述论》。有人认为陈季同与严复、林纾、辜鸿铭同为近代翻译家,而且与辜氏一样,是用外文介绍宣扬中国文化,辜以英文,陈以法文。但据巴斯蒂教授称,几部以陈季同名义发表的关于中国风俗和文学的法文畅销书,实际作者是担任过他的辅导老师的新闻记者富科·德·蒙迪翁(张富强、赵军译:《清末赴欧的留学生们》,《辛亥革命史丛刊》第8辑)。
1706817536
1706817537 [30] 徐博东、黄志萍:《丘逢甲传》,第96页注55。
1706817538
1706817539 [31] 李凤苞:《使德日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八,第271—272页。
1706817540
1706817541 [32] 玛丽昂娜·巴斯蒂:《清末赴欧的留学生们》,《辛亥革命史丛刊》第8辑。
1706817542
1706817543 [33] 徐建寅:《欧游杂录》,第756页。
1706817544
1706817545 [34] 陈声暨编,王真续编,叶长青补订:《侯官陈石遗先生年谱》,陈衍撰、陈步编:《陈石遗集》下册,第1975页。
1706817546
1706817547 [35] 参见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甲午中日战争》下。
1706817548
1706817549 [36] 陈衍:《闽侯县志·丘逢甲传》。
1706817550
1706817551 [37]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第56页。
1706817552
1706817553 [38] 陈声暨编,王真续编,叶长青补订:《侯官陈石遗先生年谱》,陈衍撰、陈步编:《陈石遗集》下册,第1973页。
1706817554
1706817555 [39] 《郑孝胥日记》1897年11月8日:“至一品香,应康幼博之约。见曾敬贻广铨者,曾劼刚之子,状颇佻达。有横滨粤商邝汝磐者,又有韦誉驰者,陈敬如、康长素皆在焉。”(第2册,第628页)
1706817556
1706817557 [40] 郑观应:《亚细亚协会创办大旨》,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下册,第220页。另参藤谷浩悦:《戊戌变法与东亚会》,《史峰》第2号(1989年3月)。
1706817558
1706817559 [41] 东亚同文会编:《对支回顾录》下卷,第877页。
1706817560
1706817561 [42] 《兴亚大会集议记》,《湘报》第69号,1898年5月25日;《亚细亚协会》,《集成报》第33册,1898年5月5日。会期在1898年4月26日(中国历史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第2册,第653页)。
1706817562
1706817563 [43] 王栻主编:《严复集》第3册,第529页。
1706817564
1706817565 [44] 王维泰函,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第184页。函谓:“阅报及接经润生兄书,知联老果遭不测。泰为伊事与陈敬翁再三布置妥贴,催其速归,奈伊家属不听。联老平日作事甚不满于妻子,此次不欲其速归,别有深意,言之可伤。”
1706817566
1706817567 [45] 沈瑜庆、陈衍:《福建通志》列传卷39,清列传八。
1706817568
1706817569 [46] 许汝棻:《景宪先生传》,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第732页。
1706817570
1706817571 [47] 陈义杰整理:《翁同龢日记》第5册,第2912、2948页。
1706817572
1706817573 [48] 丘逢甲:《柏庄诗草》;丘琮:《岵怀录》,引自徐博东等:《丘逢甲传》,第37、50页。
1706817574
1706817575 [49] 广东丘逢甲研究会编:《丘逢甲集》,第757—758页。
1706817576
1706817577 [50] 《在南洋大吡叻埠的演说》,原载《天南新报》1900年6月4日,广东丘逢甲研究会编:《丘逢甲集》,第827页。。
1706817578
1706817579 [51] 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第1837页。
1706817580
1706817581 [52] 廖中翼:《康有为第二次来桂讲学概况》,《桂林文史资料》第2辑。
1706817582
1706817583 [53] 孔祥吉:《晚清史探微》,第221页。
[ 上一页 ]  [ :1.70681753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