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17657e+09
1706817657 [90] 1900年6月5日《致徐勤等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00页。
1706817658
1706817659 [91] 1900年6月24日前《致徐勤等书(五)》,《康有为与保皇会》,第112页。康有为注明:“此是旧日所为,仙愿出名者,今少易。”
1706817660
1706817661 [92]井上雅二:《访康有为——欧航途中于庇能》,《大阪每日新闻》,明治34年6月28日。
1706817662
1706817663 [93] 孔祥吉:《晚清史探微》,第221页。
1706817664
1706817665 [94]1903年10月26日、11月8日、26日《徐勤致康有为书》,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第232—238页。保皇会在勤王、行刺计划失败后,对非草堂系的有关人员牵诬甚多,所说不足为确凿凭据。
1706817666
1706817667 [95] 虞和平编:《经元善集》,第403—404页。
1706817668
1706817669 [96] 《总统旅薨》,《香港华字日报》1903年3月5日。
1706817670
1706817671 [97] 《身后清风》,《香港华字日报》1903年3月11日。
1706817672
1706817673 [98] 《挽唐中丞》,《香港华字日报》1903年5月8日。
1706817674
1706817675 [99]《郑孝胥日记》第2册,第1074页。陈季同之死,有1905年、1907年两说。从郑孝胥所记判断,似以后者为当。
1706817676
1706817677 [100]《江南陆师学堂之霉垢》,《苏报》1903年4月16日。
1706817678
1706817679 [101]《江宁近事汇录》,《苏报》1903年4月19日。
1706817680
1706817681 [102] 唐振常:《苏报案中一公案》,《上海史研究》二编,引自郭汉民主编:《中国近代史实正误》,第400—410页。
1706817682
1706817683 [103] 杜春和、耿来金、张秀清编:《义和团资料丛编·荣禄存札》,第164—165页。
1706817684
1706817685 [104]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第174页。
1706817686
1706817687 [105] 据王永兴编《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卷首影印手迹。汪荣祖《陈寅恪与胡适》所录文字稍异。案胡适的父亲胡传亦与台湾民主国关系密切。甲午他任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中日战事起,他将妻与子胡适送回徽州,坚守台东。8月返抵厦门后数日,便因病重失治而逝(参见毛子水《胡适传》,《师友集》)。
1706817688
1706817689
1706817690
1706817691
1706817692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第二版) [:1706813646]
1706817693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第二版) 第七章 新加坡华侨
1706817694
1706817695 保皇会发动勤王,对全球华侨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动员,也得到海外华侨的普遍响应和支持,后者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捐款,而且始终关注勤王方略的制订调整及其实施。其中新加坡华侨对庚子勤王运动的贡献尤其巨大。关于新加坡华侨与庚子勤王运动的关系,相关著述已经有所论及。依据近年来的新出史料,既有研究存在两方面局限,其一,没有看到除邱菽园以外其他新加坡华侨的参与和作用,对邱本人介入的程度则囿于财政后援一隅;其二,将整个勤王运动视为保皇派的单独行动,忽略了各种政治派系组织上的联盟和行动上的合作,以及在“大合”之下各派的自行其是。而新加坡华侨不仅支持康有为,也对实际上处于联合阵营中枢地位的长江流域的革新党予以积极援助。后者借勤王以兴民政的政纲及其反清底色,得到超越保皇会范围的社会联系的强化,最终促使新加坡华侨与保皇党分离,有的甚至转而支持革命党。
1706817696
1706817697 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第二版) [:1706813647]
1706817698 第一节 邱、林、徐、黄、力
1706817699
1706817700 1900年6月下旬,康有为致函设在澳门的保皇会总局诸办事人,谈到新加坡华侨对勤王计划与行动的态度:
1706817701
1706817702 连日仰光、吉冷、暹罗、澳美信电交至,责望起兵勤王,岛日日侧望,徐、力、黄、林急如星火,抚髀拍掌催促。及前日闻上弑之谣,岛恚怒,诸公大恚,在岛处责语难闻,谓经营两年,糜十余万金,而至今大急之变,不能补救,并不能起。又言:若我今不起,外国代我立主,则与外国为难,更不能起矣。其言甚怒,于办事诸人皆有微辞。故于汇三万之后(廿七日汇),适有此事传闻,恚而不汇(汝来书但言可起,不可言其恚怒也)。吾闻而愧甚,无以对上,无以对菽,更无以对各埠责望之心。……即以岛之明达,尚有太持重之言,林、徐、黄、力更有它言矣,林至谓用弓矢亦可。[1]岛,邱菽园,号星洲岛主;徐,徐季钧(亮铨);黄,黄乃裳(黻臣);林,林文庆;力,力昌(艾生)。上述五人,在保皇会专为勤王行动制定的电报密码中有名可查,邱、林列入人名栏,黄、力、徐列入人名补栏。[2]
1706817703
1706817704 这五位华侨彼此关系密切。1898年5月《天南新报》创立时,邱菽园为大总理人兼华文总席,林文庆为英文总校,徐季钧为主笔。[3]邱、林二人私交甚笃,政见亦同,在许多新兴事业上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合作,可以说是这一小集团的核心。黄乃裳于1899年9月五十岁时才举家南渡。他加入这个圈子,有两方面因缘,其一,林文庆是他的大女婿;其二,他与邱菽园是1894年甲午科乡试中举的同年,第二年又曾一同赴京会试。黄的加盟成为和这个圈子多少有些距离的力昌与此结缘的重要契机。力昌是福建名士力钧(捷三)的族弟,也是甲午科举人,黄在国内曾与力钧同办兴化盐务,又认识力昌,他下南洋的目的,便是与力昌合作,实行移民垦殖计划。1900年7月,两人在邱菽园、林文庆的支持和出面担保下,与沙捞越政府签订了垦荒合约。[4]
1706817705
1706817706 上述五人与维新派早有渊源。1895年,邱菽园、黄乃裳赴京会试,适逢中国对日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邱、黄二人毅然参加,签名拒和。后邱菽园以主战者不可靠,感到失望,收回联名拒和名单。此番两人均落第,却从此分别走上变法维新之路。邱菽园两年间游历沪苏杭穗港等地,结交维新人士,与丘逢甲、康有为、黄遵宪、唐景崧、王晓伦、梁启超、林鹤年、潘飞声等号为诗中八友。戊戌变法起,邱菽园等人创办《天南新报》,以为响应。他们与康、梁一派不仅思想共鸣,而且建立联系。《天南新报》馆一成立,即“承澳门《知新报》托为代售其报章”[5]
[ 上一页 ]  [ :1.7068176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