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34075
1706834076
[6]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27页。
1706834077
1706834078
[7]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27页。
1706834079
1706834080
[8] “封建”这个词,是20世纪初以来精英批评大众信仰的一个常用词,经常和“迷信”(相信超自然力)一起使用。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中,这个词是指前现代的一种社会制度。但是如果用来指思想意识,则是保守思想。
1706834081
1706834082
[9]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0—31页。对“旧礼教”杀人的描述,鲁迅的“祥林嫂”,可以算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见《祝福》,《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706834083
1706834084
[10]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1页。
1706834085
1706834086
[11] 史景迁的《王氏之死》便描写了一个不堪重负、与人私奔的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见Jonathan Spence, Death of Woman Wang(New York:Viking Press,1978)。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同样也有着不幸的命运,见《祝福》。
1706834087
1706834088
[12] 关汉卿:《窦娥冤》,《关汉卿戏曲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
1706834089
1706834090
[13] James C. Scott, Weapons of the Weak:Everyday Forms of Peasant Resistance(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5).
1706834091
1706834092
[14] 秦牧:《私刑·人市·血的赏玩》,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编:《中国现代文学创作选集》,第七卷《中国现代散文选 1918—1949》,第359—365页。
1706834093
1706834094
[15] 巴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30、240页。
1706834095
1706834096
[16]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28页。
1706834097
1706834098
[17]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29页。
1706834099
1706834100
第十一章 权势的衰弱
1706834101
1706834102
[1]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16页。
1706834103
1706834104
[2]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16页。
1706834105
1706834106
[3] 王世良、刁纯金:《霸踞竹篙集党、政、军、匪、袍于一身的反动人物贺松》,《金堂文史》,第441—455页。
1706834107
1706834108
[4]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2页。
1706834109
1706834110
[5]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1页。
1706834111
1706834112
[6]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2页。
1706834113
1706834114
[7]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2页。这里沈宝媛原文是用的“担”,在四川农村,用担的时候多是指谷子,一般1担是100斤。在她的报告的其余地方,大概十余次提到蔡家给的这些米,都用的是“石”,这才是米的最常用的计量单位。因此,我在本书还是采用50石米的说法。在民国成都,一石米大约是280斤,50石米共14000斤,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因此,沈宝媛误记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1706834115
1706834116
[8]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3页。
1706834117
1706834118
[9] 廖泰初、杨树声:《中国今日的学徒教育》,《教育学报》1941年第6期,第163—176页。
1706834119
1706834120
[10]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4页。
1706834121
1706834122
[11]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4页。川西农民纺织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杨树因在1940年代调查过成都附近一个乡村的一家农户,对此有详细的描述。见《一个农村手工业的家庭——石羊场杜家实地研究报告》,燕京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毕业论文,194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1706834123
1706834124
[12] 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第35页。
[
上一页 ]
[ :1.7068340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