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34361e+09
1706834361 [20] 李永晖:《田家英在大丰》,《文史杂志》2009年第6期,第17—19页;彭亚新:《万家忧乐到心头——记为真理而战的田家英》,秦晓鹰等:《明鉴篇——不许穿军装的将军》,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166—187页。
1706834362
1706834363 [21] 吴虞:《吴虞日记》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7—178、234页。
1706834364
1706834365 [22] 政协成都市新都区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新都客家研究》,2006年,第18—19页。
1706834366
1706834367 [23] 徐伯威:《招安军司令官》,《龙门阵》,总第19期,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33页。
1706834368
1706834369 [24] 王庆源:《成都平原乡村茶馆》,《风土什》1944年第1期(总第4期),第34页。
1706834370
1706834371 [25] 这里的“棒客”作者注明是土匪,前面有资料称是“浑水袍哥”,可见当时两者也有身份的转换。
1706834372
1706834373 [26] 铁流:《我所经历的新中国》,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5&id=1715292,发布日期:2007年6月1日;使用该网页日期:2014年9月6日。
1706834374
1706834375 第十六章 袍哥的覆没
1706834376
1706834377 [1] 邓锡侯:《我在川西起义的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第19—34页。刘文辉(1895—1976),川军首领、陆军上将,曾任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1949年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邓锡侯(1889—1964),川军首领、上将,1937年率第22集团军出川抗日,曾任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后曾任西南地区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潘文华(1886—1950),川军首领之一、陆军上将,和平起义不久,便在成都因病去世。
1706834378
1706834379 [2] 关于共产革命与秘密社会的关系,孙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见孙江:《近代中国の革命と祕密結社-中国革命の社会史的研究(1895—1955)》,东京:汲古书院,2007年。
1706834380
1706834381 [3] 蔡兴华口述,董乾坤整理:《我的袍哥经历》,政协开县委员会编:《开县文史资料》第4辑,第240页。
1706834382
1706834383 [4] 王世良、刁纯金:《霸踞竹篙集党、政、军、匪、袍于一身的反动人物贺松》,《金堂文史》,第441页。
1706834384
1706834385 [5] 以上均见新繁县公安局编制:《新繁县袍哥概况》,1950年9月,手稿复印件,藏四川省公安厅,无档案号。感谢四川大学历史系赵清教授在20多年前分享这份资料。
1706834386
1706834387 [6] 曹云生:《解放初期我军接管新繁县的概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新都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新都文史》第15辑,1999年,第1—2页。
1706834388
1706834389 [7] 梁迺生、李银亮、元克礼、寻文泽口述,范华银整理:《一九五零年新繁县平叛剿匪始末》,《新都文史》第15辑,第7—8页。
1706834390
1706834391 [8] 梁迺生、李银亮、元克礼、寻文泽口述,范华银整理:《一九五零年新繁县平叛剿匪始末》,《新都文史》第15辑,第7—8页。
1706834392
1706834393 [9] 曹树基、刘诗古:《传统中国地权结构及其演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85—194页。
1706834394
1706834395 [10] 梁迺生、李银亮、元克礼、寻文泽口述,范华银整理:《一九五零年新繁县平叛剿匪始末》,《新都文史》,第15辑,第3—27页。
1706834396
1706834397 [11] 曹云生:《解放初期我军接管新繁县的概况》,《新都文史》第15辑,第1—2页。
1706834398
1706834399 [12] 梁迺生、李银亮、元克礼、寻文泽口述,范华银整理:《一九五零年新繁县平叛剿匪始末》,《新都文史》第15辑,第3—27页。据日本人类学者山本真对崇州元通镇的调查,1949年以后,袍哥被定性为“封建会门”,并枪毙了一些“有钱有权的袍哥大爷”。其中最多的三次,分别枪毙16人、32人和42人(日本筑波大学人类学系山本真教授的调查,崇州元通镇,2008年12月21日,四川大学历史系徐跃教授提供,本书使用得到山本真教授同意)。
1706834400
1706834401 第十七章 叙事与文本
1706834402
1706834403 [1] Natalie Davis, Fiction in the Archives:Pardon Tales and Their Tellers in Sixteenth-Century Franc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Philip Kuhn, Soulstealers: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1706834404
1706834405 [2] 因此才有了《袍哥与土匪》(赵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这样的题目的出现。
1706834406
1706834407 [3] Michel de.Certeau,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Trans.Steven F.Rendall(Berkeley and Los Ang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p.23.
1706834408
1706834409 [4] 李劼人:《市民的自卫》,收入李劼人:《好人家》,中华书局,1947年,第124—135页。《死水微澜》和《暴风雨前》收入《李劼人选集》第1卷。《大波》收入《李劼人选集》第2卷。关于李劼人小说的研究,见Kenny K.K.Ng,“Temporality and Polyphony in Li Jieren’s The Great Wave,”in Dongfeng Tao, et al.,eds.Chinese Revolution and Chinese Literature(Newcastle upon Tyne, England: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2009),pp.197-224;丁帆、李兴阳:《历史的微澜荡漾在现代转折点上——李劼人〈死水微澜〉论析》,《天府新论》2007年第3期,第136—140页;雷兵:《“改行的作家”:市长李劼人角色认同的困窘(1950—1962)》,《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第20—33页;秦弓:《李劼人历史小说与川味叙事的独创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132—135页;伍加伦、王锦厚:《论李劼人和他的〈死水微澜〉》,《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3期,第91—96页;杨代欣:《李劼人笔下的川菜与川菜文化的发展》,《文史杂志》2001年第2期,第9—11页。
1706834410
[ 上一页 ]  [ :1.70683436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