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68906
真是一语成谶。
1706868907
1706868908
这些年来,历史学界对李鸿章的评价,经历了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变化。如今,李鸿章被故乡后贤提名为“合肥名片”,他的各种遗址遗迹,被当作旅游标志,重新发掘包装起来,浙江某民营企业集团还将投资15亿元予以再造。中午,我们在新修的磨店乡仿古商业街上漫步,这条长达1.5公里的街道叫做“李鸿章美食休闲文化街”。街上唯一已经开张的店铺,正是号称专营李鸿章家宴的饭店。饭店主人小名杨三,这又令我想起从前的两句著名联语:“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不过眼前的杨三,是位实实在在的磨店人。据说李家食谱的几十种菜肴中有味“狗腿炖火腿”:火腿自然是彩云之南的宣威特产,狗腿则出自直隶总督驻节所在的河北保定。想想,这必是风味浓郁的名菜。当然,还有地地道道的本乡特产磨店老豆腐,它的历史与淮南八公山的豆腐一样,传承久远。
1706868909
1706868910
临别时回眸这条崭新的仿古街道,心里不由揣测,下次再来这里,旧居、祠堂、墓地,都被一一修复了,喜爱旅游的人又多了几处观光拍照的景点。可是,九泉之下的李鸿章,是否就会感到欣慰呢?
1706868911
1706868912
2006年8月
1706868913
1706868914
[1] 李鸿章:《致鹤章弟》,《李鸿章家书》,第6页。
1706868915
1706868916
[2] 《南亭笔记》,卷9,第1页。
1706868917
1706868918
[3] 李鸿章:《二十自述》,《李鸿章全集》,第37册,第69页。
1706868919
1706868920
[4] 曾国藩:《致李鸿章》,同治八年二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全集》,第29卷,第6715页。
1706868921
1706868922
[5] 曾国藩:《题李伯相家庙》,《曾国藩全集》,第14卷,第104页。
1706868923
1706868924
[6] 李鸿章:《入都》,《李鸿章全集》,第37册,第69—70页。
1706868925
1706868926
[7] 李鸿章:《禀母》,翁飞、董丛林编著:《李鸿章家书》,1996年,第2页。
1706868927
1706868928
[8] 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卷1,第4页。
1706868929
1706868930
[9] 《翁同龢日记》,光绪八年三月十六日,第3册,第1653页。
1706868931
1706868932
[10] 《军机大臣字寄》,光绪八年三月十八日,《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8册,第79页。
1706868933
1706868934
1706868935
1706868936
1706868938
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续编 老来失计亲豺虎李鸿章访俄的若干细节再现
1706868939
1706868940
他像我一样,年轻时交上好运,就此扶摇直上,位极人臣。其实我再说一遍,他像我一样,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且是因为身居高位使他声名显赫而已。当他接待外国人时仿佛应付裕如,但揭去他的这张皮,他还是中国佬,同其他官僚同样是无能之辈。
1706868941
1706868942
——赫德
1706868943
1706868944
一
1706868945
1706868946
出门去俄罗斯旅行那天,我往包里塞进薄薄的《李鸿章历聘欧美记》。这本书,是二十多年前颇为流行的“走向世界丛书”中的一册,书价为人民币一个大元。原书由美国传教士、《万国公报》主编林乐知(Young John Aiien)和中国人蔡尔康运用当时西文报纸资料编译,出版于1899年。
1706868947
1706868948
飞机在欧亚大陆的上空向西呼啸飞行,我在机舱的阅读灯下,翻阅着泛黄的陈年故事: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Николай II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派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鸿章为特使,前往祝贺,然后顺访德、荷、比、法、英、美诸国。
1706868949
1706868950
1706868951
1706868952
1706868953
1896年5月,莫斯科举行盛大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礼
1706868954
1706868955
我意外地发现,李鸿章是4月27日到达俄国的,我恰好也是在同一天踏上俄罗斯的土地。这个巧合,使我能够感受110年前后大致相同的和煦晚风。4月下旬,中国大部分地区早已春色烂漫,涅瓦河则刚刚开冻,河水载着浮冰,缓缓地流向芬兰湾。树枝没有发芽,草地也没有绿意,空气有几许清冷。圣彼得堡是一座凝聚住昔日时空的城市,古建筑保存得很好,市中心完全没有新盖的楼房,更不消说闪闪发亮的玻璃幕墙。除了满街的汽车,间或的麦当劳和赌场店招,我想我和李中堂所见之最大区别,是他曾经进出的皇宫行宫,现在都成为博物馆了;而教堂——那些穹隆顶的、洋葱头顶的和哥特式尖顶的漂亮建筑,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激烈变革的风风雨雨之后,如今依然是东正教的教堂。
[
上一页 ]
[ :1.7068689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