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70845e+09
1706870845
1706870846 李鸿藻笔下的北京天气情形,与前引《申报》的描述完全一致。他认为潘祖荫、孙诒经,皆以感寒为药所误,亦即不能如同平常那样,使用疏散之剂来泄热。此信后半段所讲某事需要面谈云云,不详,使用的是两人间心照不宣的隐语。
1706870847
1706870848
1706870849
1706870850 这段日子,名士李慈铭也在时疫中挣扎。十一月初三日,他早起后肚子痛,感觉是中寒了,但已经约了黄体芳、王仁堪、樊增祥、鲍临、吴讲、沈曾植、黄绍箕等朋友晚上饮酒,姨太太也约了一班女眷吃饭,一直闹到二更才散。客人走后,李慈铭因腹痛已不能行步了。此后身体天天不适,初八日日记记载:“身热益甚,已成伤寒热证。盖近日都中疫病大作,余以肝疾感寒,兼染时气也。”初十日,气喘不止,勺饮不进,身热作痛,咳不绝声,胃肾两穷,胃气上逆,自觉将要不治。次日又记,竟日的咳喘,使得喉舌枯竭,需要时时以龙井茶润口,且痰逆不思食。十五日记:“彻夜咳嗽,吐痰至数升,气弱而促口中枯臭,尚忧不济。”十八日记:“是日喘虽少而咳急如故,吐痰辄升许,胸中烦热,气惙如丝,不更衣者已十余日,昨又竟夕不寐,虑终不济。”他延请汪文枢看病。汪文枢,字冠中,号干廷,江西人,同治七年(1868)进士,时任吏部主事,善医。汪给李慈铭服疏导药物,后又改温散发汗之药、清解之药,礼部右侍郎李文田(他十一月十二日迁升此职)也给他下过几次药方。在众友人的关怀之下,李慈铭渐渐康复过来,有时也随着处方而翻阅《本草》。服食了人参、麋茸、人乳和各种药物。他是著名美食家,养着城里最好的厨子,读到日记中留下的“蜥蜴须雌雄一对用之,言与人参羊肉同功”。“蛤蚧、桑寄生等皆缺真者,意不如以血肉之物稍养胃阴,令庖人烹鸭汤及以羊肉作包子稍稍饮而下之,以防气脱坐化”之类有趣记载,令人不觉莞尔。他的病,大约至廿七日痊愈,算是到鬼门关上走了一遭。[16]
1706870851
1706870852 李慈铭在病中和愈后写下了《病甚三首》《挽潘郑庵尚书四首》《病起柬敦夫弢夫云门子培仲弢五君子三首》《云门和予病起诗有促归之语作此答之》《黄再同编修日以所畜黑牛乳见饷赋此奉谢》《病中闻伯羲祭酒同年亦病甚近日皆起以诗柬之》《介唐宫庶今秋遘危疾甫愈余病大作屡承过视起后赋此酬之》《病起呈翁叔平尚书师》《病起柬瞿子玖学士同年并谢病中枉过》等诗篇。写了患病的痛苦,友朋的关怀和康复的喜悦。其中《病甚三首》是考虑到临终之际占授以作遗书,令后人知其志节的:尚有平生习,床头数叠书。
1706870853
1706870854 嗒若枯枝卧,居然杜德机。
1706870855
1706870856 君亲成两负,生死总皆非。
1706870857
1706870858 寒熟中交战,呼謈力渐微。
1706870859
1706870860 殷勤惭执友,病榻日依依。
1706870861
1706870862 尚有平生习,床头数叠书。
1706870863
1706870864 不知何日起,仍与此君俱。
1706870865
1706870866 未午犹开卷,先师早儆予。
1706870867
1706870868 法华无用殉,一册孝经储。
1706870869
1706870870 死后商量事,青山葬此身。
1706870871
1706870872 北南难自定,迟速称家贫。
1706870873
1706870874 岩壑三生旧,烟霞一榻新。
1706870875
1706870876   春阳与秋月,终古伴闲人。[17]
1706870877
1706870878 病愈后,他感念李文田、汪文枢对自己的妙手救助,作《病起酬李侍郎汪吏部文枢枉诊惠方药》:
1706870879
1706870880 岱岳收魂又赐环,居然古井见波澜。
1706870881
1706870882 瓮虀尚合饶贫士,树稼由来止达官。
1706870883
1706870884 卧雪备尝诸狱苦,负暄消受一窗宽。
1706870885
1706870886   柴胡桔梗弥山泽,自有回春至宝丹。[18]
1706870887
1706870888 而汪文枢,在当了二十多年京官之后,光绪十七年正月廿八日,外放甘肃泾州灵台县知县,时年四十七岁。[19]
1706870889
1706870890 李慈铭还在其诗歌的注释中分别写道:“近日疫疾大行,都中十室九病,投以寒散(之剂),无不毙者。侍郎及汪君皆以参茸治余疾云。”[20]“比来京师大疫,如怡亲王载敦、潘伯寅尚书、孙子授侍郎、恩侍郎棠、宝侍郎廷、冯大理尔昌及翰林台谏郎署诸君病殁者数十人。”[21]为后人了解这场疫病留下重要的史料。
1706870891
1706870892 怡亲王载敦死于十一月十一日。《申报》报道说:“上月初染患时疫,触发痰喘旧疾,迭经医治,惟年老气衰,渐形沉重”而逝。[22]载敦是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爱新觉罗·载垣族弟。道光五年(1825),载垣袭封怡亲王,咸丰十一年,载垣在辛酉政变后被夺爵赐死,抄没其家。同治三年(1864),朝廷恢复被革之怡亲王世爵,由载敦继袭。载敦虽然担任过内大臣、都统、阅兵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赏戴三眼花翎[23],但都是闲职,他在晚清政坛上并不出名。
1706870893
1706870894 不仅亲王染病,时疫也传入宫中。十一月十五日,丽皇贵太妃以“年届花甲,近染时疫,经御医请脉,进以清表良剂,终因年迈气衰,药饵不易起效”而薨逝。[24]在香港导演李翰祥1983年执导的电影《垂帘听政》中,丽妃千娇百媚,能歌善舞,深受咸丰帝宠爱,根本不把慈禧放在眼里。一心想要得宠、费尽心机往上爬的慈禧对她妒恨不已。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肃清了敌对势力后,回过头来整治昔日与她争宠的丽妃。她效法汉代吕后迫害戚夫人的方法,将丽妃的手脚悉数砍去,装在一个坛子里,拉去她的宫殿观看,丽妃毫不示弱,照样奚落慈禧,还唱着:“艳阳天,艳阳天,桃花似火柳如烟……”这个情节,相信当年给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而恐怖的印象。然而事实上,丽妃作为先帝遗孀,一直平静地生活在紫禁城的后宫里。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六日,两宫太后颁旨,赐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自尽,肃顺斩首,初十日,即以丽妃“承侍宫闱,恪恭淑慎”,“诞育大公主”,晋封她为丽皇贵妃。[25]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又尊封丽皇贵妃为丽皇贵太妃。[26]丽皇贵太妃薨逝后第三天,光绪皇帝亲诣祭奠行礼,宗室以上王公文武官员素服一日,并从十七日起,辍朝五日。[27]这位早已淡出世人视野的老太太,此时犹如一张陈旧的照片被重新发现,唤起了许多人早已褪色的昔日回忆。
[ 上一页 ]  [ :1.7068708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