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71107e+09
1706871107
1706871108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1706871109
1706871110 郭嵩焘自己在奏折中也提道:“去年京师编造联语,以何必去父母之邦相诮责。家乡士子直诘臣以不修高洁之行,蒙耻受辱,周旋洋人,直欲毁其家室。”使得他“呕心沥血,时自伤哽”[47]。郭嵩焘行事风格上特立独行,对世界变化的大事有自己的先见之明,中国使团在伦敦,不仅没有受到歧视,还在他的带领下,很快融入当地的社交圈,广交朋友,扩大影响,但他还是预感到茶会事件不处理好,将会在国内引起更大的风波。
1706871111
1706871112 1879年1月,郭嵩焘的继任者曾纪泽抵达巴黎,郭嵩焘开始作回国准备。14日,他接到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里侯爵的邀请,女王将于17日与他话别,他立即决定带梁夫人一起参加。他在日记中写道:
1706871113
1706871114 梁氏随行数万里,一被参于刘锡鸿,再被参于张佩纶,不能为荣而只为辱,乃决计令其一见君主,归为子孙言之,足证数万里之行,得与其君主相见,亦人生难得之际会也。[48]
1706871115
1706871116 女王同意了他的请求,可见郭嵩焘是个极有主见也很会抓住机遇的人。17日,郭嵩焘夫妇在索尔兹伯里陪同下,乘英国政府安排的铁路包车,到达朴次茅斯,再换船渡过索伦特海峡,到怀特岛的奥斯本宫。女王先单独接见了梁氏,问候之后,还将女儿贝亚特丽斯公主介绍给她。[49]尔后,女王会见郭嵩焘,对他的离任表示惋惜。郭嵩焘说:“中国妇女无朝会之礼,所有盛典概不敢与,今旦夕回国,以私接见,得蒙赏准,实是感悦。”会见后设宴,皇家宫廷官询问,公使夫人能否同席?马格里答复说,按中国礼节不同席。这样,英方为梁氏别设一席。[50]当时若是直接询问郭嵩焘本人,估计他必会欣然接受。这次会见,是19世纪中国妇女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获得的最高礼遇,也是郭嵩焘对于他出使活动受到保守势力批评的直接回击。
1706871117
1706871118 我后来参观过奥斯本宫,这里花园辽阔,宫殿主体是座四层楼的建筑,优雅精致,适合王室家族私密地居住,是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艾伯特亲王最最钟爱的一处行宫。1901年,女王亦是在这里与世长辞。我在奥斯本宫徜徉,底层的会客厅里,铺着厚厚的法国奥布松织花地毯。灰白色意大利大理石立柱顶端,双层毛茛叶雕塑的柯林斯柱头,托举着英国皇家的玫瑰图案。枝形水晶吊灯下,金色绸缎包裹着的沙发,和金色的落地窗帘帏幔相互呼应。温馨高雅的客厅,应当就是接见郭嵩焘的地方了。而在客厅隔壁,是粉红色的餐厅,这里确实也有两组餐桌。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六十多年时间里,有过无数次外事接待,与中国公使夫妇的离别会面和宴会,显然只是一场官式礼仪,但在郭嵩焘的私人记忆中,却是永远铭记的最高规格的外交活动。
1706871119
1706871120 1月31日,郭嵩焘结束了在英法的外交使命,离开伦敦,取道法国、意大利回国,3月27日抵达上海。次日,他便筹划委托英国律师担文(W.V.Drummond)、鼾林向《申报》交涉。在此之前,他已请英国驻沪领事达文波(Arthur Davenport)代向《申报》老板、英国人美查(Ernest Major)交涉。美查轻描淡写地表示:“此游戏之文而已,无足深论。”但达文波告诉他:此案一经法官审理,恐获罪非轻。在当年,租界实行领事裁判权,领事即为其本国公民司法诉讼的首席法官。所以达文波的警告,含义十分明确。达文波对于第一任中国驻英公使,是给足了面子的。郭嵩焘则认为,他的举措,不是与美查“校论得失,但欲穷知造谣之源”[51]。此次交涉,也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媒体与当事人之间的名誉侵权纠纷案。
1706871121
1706871122 经交涉,美查承认报道失实,将按西律课罪,遂于4月10日在《申报》发表公开道歉:
1706871123
1706871124 本报于去年夏秋间,叠登郭侍郎在外洋画照宴客等事,一时误听谣传,语多失实,在后访知颠末,歉仄莫名,爰即辩正在报,现在此事已闻于驻沪英达(文波)领事,故而请领事据情能达(郭)侍郎,以明本馆并非有意嘲谑。蒙侍郎俯鉴愚忱,不与计较,而本馆益深愧恧矣。按日报规例,凡记述事实,本以确访明查为第一要着,本馆总当以此为念,不再有误听谣言登报也。[52]
1706871125
1706871126 次日,《申报》又以“纪郭侍郎出使英国事”为题,正面评论出使归来的郭嵩焘的外交活动,文中提到,“上年在英都特设茶叙,上自执政大臣,以及官绅士庶,来会者几千余人。侍郎一一接晤,睹者惟觉词和气蔼,如坐春风,伦敦人士无不仰其仪容,佩其言论,深望侍郎久驻京都,得以长亲教益,尤不禁遥领中朝皇上之知人善任也。”[53]这使郭嵩焘感到安慰,他因出使英国,受到守旧势力强烈攻击,回国后,不打算进京述职,以身体不佳为由,直接返回湖南老家,退隐林下。因此,看到《申报》的道歉,他就决定适可而止,鸣金收兵,不再追究“造谣之源”。用他自己的话说:“得其‘误听谣言’一语,亦可以不加苛论矣。”[54]
1706871127
1706871128 一场招待会引出的风波,至此方告结束。
1706871129
1706871130 2010年8月初稿
1706871131
1706871132 2012年6月修订
1706871133
1706871134 2014年11月三稿
1706871135
1706871136 (本文插图见彩版九至彩版十二)
1706871137
1706871138
1706871139
1706871140
1706871141 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   中国首任驻英副使、首任驻德公使刘锡鸿  
1706871142
1706871143 欧洲的宫廷舞会彩
1706871144
1706871145 彩版九·社交季的新客人
1706871146
1706871147
1706871148
1706871149
1706871150 伦敦波特兰大街45号,中国驻伦敦公使馆第一个馆舍。第一场招待会即在这里进行。目前为肯尼亚驻英国高级专员署
1706871151
1706871152
1706871153
1706871154
1706871155 郭嵩焘的梁夫人
1706871156
[ 上一页 ]  [ :1.7068711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