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71663e+09
1706871663 [21] 《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九日懿旨》,《洋务运动》,第3册,第5页。
1706871664
1706871665 [22] 《光绪十一年十月初五日太仆寺少卿延茂片》,《洋务运动》,第3册,第6页。
1706871666
1706871667 [23] 《庚戌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国子监祭酒盛昱片》,《洋务运动》,第3册,第12页。
1706871668
1706871669 [24]、[30] 俞樾:《三品卿衔记名海关道李君墓志铭》,《春在堂全书·杂文四编》,卷2,第32—33页。
1706871670
1706871671 [25] 许景澄:《致朱亮生观察》,《许文肃公书札》,卷2,第7页。
1706871672
1706871673 [26] 《醇亲王等来电》,光绪十一年十月十五日,《李鸿章全集》,第21册,第611页。
1706871674
1706871675 [27] 李鸿章:《致总署 报验济远兼陈菊军舰避冻》,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李鸿章全集》,第33册,第581页。
1706871676
1706871677 [28] 李鸿章:《订购定镇两舰收支款目折》,光绪十三年二月初五日,《李鸿章全集》,第12册,第28—31页。
1706871678
1706871679 [29] 李鸿章:《验收铁甲快船折》,光绪十一年十月十八日,《李鸿章全集》,第11册,第231—233页。
1706871680
1706871681 [31] 赵一生、王翼奇主编:《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中册,第371—372页。
1706871682
1706871683 [32] 徐兵、冯锡单:《李凤苞,清末著名外交官》,第53页。
1706871684
1706871685 [33] 李鸿章:《盛世丰李凤苞赏还原衔翎枝片》,光绪十四年三月十一日,《李鸿章全集》,第12册,第369页。
1706871686
1706871687 [34] 李鸿章:《复出使德俄和奥大臣洪》,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李鸿章全集》,第34册,第456页。
1706871688
1706871689
1706871690
1706871691
1706871692 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续编 [:1706867885]
1706871693 秋风宝剑孤臣泪: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续编 从出走到回归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曾是外企的白领
1706871694
1706871695 他们现在还在学习英语,等他们才智逐渐增长以后,再派他们攻读各种专门课程。……通过学习还要使他们记住,他们属于他们的国家,为了国家的自强,他们被选派到这里来接受教育,……他们将会在他们的政府和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706871696
1706871697 ——推切尔牧师
1706871698
1706871699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唐家湾镇人,1858年10月27日(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出生,是容闳1873年带往美国留学的第二批幼童之一。曾就读全美最好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Phillips Exeter Academy),尔后,于1880年升入耶鲁大学。在大一,他因拉丁文作文,获得伯克利二等奖学金。[1]
1706871700
1706871701 关于唐国安回国初期的经历,资料极为稀少。已故著名留美幼童研究专家、美籍学人高宗鲁先生说,唐国安先被派赴开平煤矿在唐山创办的路矿学堂读书,又成为开平煤矿的秘书,再进入铁路局服务。[2]也有人把铁路局更具体地说成是京奉铁路,然后任上海约翰书院(圣约翰大学前身)教席和《南方报》编辑。1907年,他入京任外务部司员、候补主事、主事。参与“庚款留美”的具体组织工作,担任外交部、学部所共属的“游美学务处”会办,进而成为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1913年8月22日因心脏病去世。
1706871702
1706871703 前些年,我从上海图书馆保存的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时期辑录的公文汇编《北洋纪事》中,发现了唐国安的重要史料,证明高宗鲁关于唐国安回国后进入开平煤矿服务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1706871704
1706871705 留美幼童学习计划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下夭折后,唐国安于1881年被强令回国,他当时正在耶鲁读书,据说所学是法律。恰好这年11月16日,美国前驻天津署理领事毕德格(W.N.Pethick)、在天津行医的英国医生马根济向李鸿章建议设立医学馆,为陆海军培养医官。医学馆学制三年,第一届招八人,以后每届招四人,并拟定《医学馆章程》和预算。[3]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医学院创始之缘起。12月12日,署天津海关道周馥报告李鸿章,前奉批准开设天津医学馆,所需购买人体标本及书籍图画应用器具等经费1250两,他本人愿意捐助养廉银支付。并从由美回华的第二、三批学生内挑选八人,交该医学馆习业。另在天津施医院隙地,照中国式房屋添建五六间,以做学生住房。师生“同居一院,朝夕可以照应”[4]。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由此起步。李鸿章批示同意,强调三年学有成效,仿造西国定章,核给考取官凭,以便分派军营战舰委用。[5]
1706871706
1706871707 16日,周馥继续报告,从美国撤回第三批学生唐国安等二十三人由天津分配。拟拨医院六名。[6]此外又在第二批返回学生中,挑选二人学医。[7]这样,医学馆第一批八名学生,都在留美幼童中作了调配。唐国安就是在此时,被官方安排改行学医了。
1706871708
1706871709 对李鸿章和周馥来讲,做好留美幼童的回国安排,让他们继续从事与洋务相关的工作或学业,就算是做好了善后。幼童个人的感受,以及是否学以致用,并非考量的重点。对唐国安而言,学医非其所愿。何况草创时期的医学馆,除了马根济执教外,仅有两个外国医生兼职帮忙,办学条件很差。对于在美国受过最好的高中教育,并在纽黑文见识过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唐国安,自然不会将其放在眼里。到了1883年春天,唐国安借母亲生病、回家探亲的机会,私自离校,脱离学籍,去宁波、镇江等地谋生。1885年,唐国安进入美商旗昌洋行(Russell & Co.)任翻译,又被公司派到天津,参与为李鸿章采购外国军火的业务。这位脑筋活络,不辞而别的“海归”,此时要以外企白领的身份,来与老东家打交道。而他原先拥有的公派留美身份,按照规定,是“不准在华洋自谋别业”的,因此处境颇为尴尬。
1706871710
1706871711 不得已,唐国安想出了向北洋捐银二千两的办法,为自己“赎身”。他请美国外交官毕德格做书面担保,并向李鸿章打招呼。毕德格与李鸿章私交甚好,是李最信任的外国人之一,再加上唐国安的族叔兼出国留学担保人唐廷枢,本来就是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在北洋有着很大的活动能力,唐廷枢也为他做了疏通。
1706871712
[ 上一页 ]  [ :1.7068716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