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71777
1706871778
1706871779
1706871780
1706871781
林联辉
1706871782
1706871783
1706871784
1706871785
1706871786
周自齐、唐国安与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
1706871787
1706871788
1706871789
1706871790
1706871791
清华学堂
1706871792
1706871793
1706871794
1706871795
1706871796
2010年修建于珠海唐国安纪念学校内的唐国安故居
1706871797
1706871798
只是后人几乎都不知道,唐国安曾从中国第一所医学院校出走。他的坎坷经历,被媒体笼统地概括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参与预备留美学校清华学堂的筹备和建设”[17]。
1706871799
1706871800
最后,再补充交代一下天津医学馆后来的命运。
1706871801
1706871802
1888年,马根济病逝,伦敦会收买了天津西医医学馆和总督医院,李鸿章另行筹划创建更大规模的西式医院。[18]在该年9月奏定的《北洋海军章程》中规定:“旅顺口、威海卫水师养病院并天津储药施医总医院事,由提督水师营务处、津海关道会商派员管理。”[19]经津海关道率官商捐筹巨款,在天津城外建造医院房屋一百八十余间。又在总医院内设西医学堂,由林联辉担任总办(校长),为师生建房七十八间,聘请英国医官欧士敦来津,与洋汉文教习共同拟定课程,招募学生。1893年12月8日(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初一日),施医院开院试办,向海军官兵、炮台官兵和贫民提供服务,同时,西医学堂设头、二班进行授课[20],1900年,学堂关闭。1902年,袁世凯恢复办学并更名为“北洋海军医学堂”,1930年,该学校因经费不足停办。这些,和唐国安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1706871803
1706871804
2009年1月8日初稿
1706871805
1706871806
2013年12月修订
1706871807
1706871808
2014年5月修订
1706871809
1706871810
[1] http://www.cemconnections.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35&Itemid=55
1706871811
1706871812
[2] 高宗鲁译著:《中国幼童留美史——现代化的初探》,第119、143页。
1706871813
1706871814
[3] 《光绪七年九月二十五日洋务委员美国前署领事官毕德格施医处官医生马根济禀》,《北洋纪事》,第十一册,《博文书院、北洋医院》。
1706871815
1706871816
[4] 《光绪七年十月二十一日署津海关道周馥详》,《北洋纪事》,第十一册,《博文书院、北洋医院》。
1706871817
1706871818
[5] 《光绪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北洋大臣李批示》,《北洋纪事》,第十一册,《博文书院、北洋医院》。
1706871819
1706871820
[6] 《光绪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署津海关道周馥等详复北洋大臣李》,《北洋纪事》,第十二册,《幼童出洋》。
1706871821
1706871822
[7] 《光绪七年十月初一日署津海关道周馥等详复北洋大臣李》,《北洋纪事》,第十二册,《幼童出洋》。
1706871823
1706871824
[8] 《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二日署津海关道周馥禀》,《北洋纪事》,第十一册,《博文书院、北洋医院》。
1706871825
1706871826
[9] 《北洋大臣李批》,《北洋纪事》,第十一册,《博文书院、北洋医院》。
[
上一页 ]
[ :1.7068717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