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76269e+09
1706876269
1706876270 (102)  《严复集》第三册,第692页;第二册,第602页。
1706876271
1706876272 (103)  《严复集》第三册,第714、662页。
1706876273
1706876274 (104)  《饮冰室合集》第五册,《文集》四十四(上),第29页。
1706876275
1706876276 (105)  《饮冰室合集》第四册,《文集》三十三,第80、85页。
1706876277
1706876278 (106)  《梁启超年谱长编》,第979、1144页。
1706876279
1706876280 (107)  《现代中国文学史》,第473页。
1706876281
1706876282 (108)  《梁启超年谱长编》,第874、953、1130页。
1706876283
1706876284 (109)  《现代中国文学史》,第507页。
1706876285
1706876286 (110)  《章太炎的白话文》,第112页。
1706876287
1706876288 (111)  《现代中国文学史》,第73页。
1706876289
1706876290 (112)  《现代中国文学史》,第507、469、446、474、472页。
1706876291
1706876292 (113)  《现代中国文学史》,第511页。
1706876293
1706876294 (114)  《民国经世文编》第八册,第5193页。
1706876295
1706876296 (115)  《严复集》第一册,第158页。
1706876297
1706876298 (116)  《严复集》第一册,第168页。
1706876299
1706876300 (117)  《现代中国文学史》,第471页。
1706876301
1706876302 (118)  《现代中国文学史》,第479页。
1706876303
1706876304 (119)  《现代中国文学史》,第473页。
1706876305
1706876306
1706876307
1706876308
1706876309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1706873085]
1706876310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近代中国的两个观念及其通贯百年的历史因果
1706876311
1706876312 在史学分期里,中国近代的历史叙述久以19世纪40年代为起点,但就比较完全的意义而言,则由社会转型统括其深层内容和历史归向的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其实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在这种一经开始便曲折漫长的过程里,中国人因历史迁移而改变思想,又因思想改变而催动历史,由此形成的震荡和紧张为二千年岁月从未有过。而其中耸起于19世纪中叶的“富强”观念和移入于19世纪末期的“天演进化”观念尤其源远流长,百年之间留下了种种历史因果。
1706876313
1706876314
1706876315
1706876316
1706876317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1706873086]
1706876318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 一
[ 上一页 ]  [ :1.7068762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