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78539e+09
1706878539
1706878540 “上惭皇天,下愧后土”这样一句意有所指的感叹,是否也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那情难自已的泪水,是为五皇子,还是为自己的过往而流?或许真应验了因果报应、天道轮回之说,曾经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幕又报应在后世子孙身上。齐王李祐刚刚伏诛,同年的四月,帝国又紧接着爆发了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太子事败后,又牵扯出了四子魏王李泰的夺嫡阴谋。悲愤莫名的李世民在公开颁布的诏书中称:“朕闻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莫重乎君亲。……(魏王泰)以承乾虽居长嫡,久缠疴恙(承乾患有足疾),潜有代宗之望(夺嫡企图),靡思孝义之则。朕志存公道,义在无偏,……两从废黜。非惟作则四海,亦乃贻范百代。”随后又对侍臣说:“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此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魏王李泰被贬为顺阳王,徙至均州。
1706878541
1706878542 当这种同根相残的悲剧差一点儿在李世民面前重演时,历史惊人的相似性肯定会让他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是报应抑或轮回?从某种意义上说,担心储君之位为李泰所图,所以“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的李承乾就像是昨天的李建成;而“潜有夺嫡之意”(《旧唐书?李泰传》)的魏王李泰则成了昨日的自己——秦王李世民。此时的李世民痛定思痛,向后世的李唐皇族发出了警告:不要以为“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这分明是在向自己的子孙现身说法:是你的,不抢也是你的;不是你的,就算你伸手去抢,只会祸及自身。
1706878543
1706878544 他告诉自己的皇子们,要懂得心存“爱敬君亲”的孝义之道,让他们不要把玄武门事件作为效仿的模式,更不要将过去的李世民当作追逐权力的英雄来膜拜。他同时告诉那些皇子们,从今往后不管是“太子失道”,还是藩王觊觎储君之位,都要受到贬黜;并希望以李承乾和李泰为前车之鉴,从而“贻范百代”,“传诸子孙,永为后法”!
1706878545
1706878546 人有时候很奇怪,用自己在世间的作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同时又用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否定自己存在的荒谬。李世民要求后代子孙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又何尝不是当年被他彻底颠覆的东西。
1706878547
1706878548 人在社会环境的外力作用下,加上时空的不停转换,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段里被赋予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又会导致其行为和价值观的错位。昨日的李世民所做出的夺谪选择,是今天他处理李承乾和李泰一案时,急于要否定的。玄武门投射下来的阴影,就像是他精神层面被撕裂的道德伤口。而这道伤口要不断地展示给世人,这让他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权力带来的那份满足感。
1706878549
1706878550 李世民的后半生一直无法走出武德九年的阴影,那一段历史在他的干预之下,早已被粉饰得面目全非。有时候越面目全非的文字记载,越容易让我们看清楚所谓的历史真相。
1706878551
1706878552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贞观盛世的火红绚烂,映照出唐太宗李世民心上那抹兄弟血的殷红。在他一手缔造盛世功业的过程中,始终有一股不为外人所道的潜在力量支撑着他,推动着他。或许我们还可以大胆地猜测,如果没有这股力量,贞观还会是贞观吗?
1706878553
1706878554 无论是胜王,还是败寇,或者一介草民,在某个不为人知的精神角落都会背负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缓慢而艰难地前行。那不为外人所道的潜在力量,是李世民完成的“精神救赎”。《圣经》说人陷在罪中是无法自救的,唯有接受耶稣为救主,才可以从罪中解脱出来。而强者与平凡人的区别就在于,强者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什么救世主,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1706878555
1706878556 当年夺嫡继位的手段越见不得光,李世民为天下黎民缔造一个朗朗乾坤的意愿就会越强烈;那高耸的玄武门投下的阴影越深重,他开创一个盛世的决心就会越澎湃;弑兄、杀弟、逼父、屠侄的负罪感是他背负的十字架,只有将帝国的伟业不断推向高峰,才是他寻求灵魂重建和道德解脱的唯一路径。
1706878557
1706878558 无论贞观盛世在世人的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光芒,也无论一代明君圣主在历史的舞台上获享怎样的欢呼与赞誉,在某个时光柔软的瞬间,唐太宗心中尘封的角落都会扬起一面寻找灵魂的旗幡。
1706878559
1706878560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那些在血腥中失落的精神碎片,李世民将用尽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去缝合。精神伤口的自我缝合,成为解读唐太宗后半生的最隐秘,也是最重要的符号。在唐太宗开创一个帝国盛世的种种动因之中,这种自我缝合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
1706878561
1706878562 在翻阅那一段史料时,我们不要刻意去寻求它的真相。解来读去的史籍从来就不缺乏篡改,如果篡改者能够在内心将其锻造为一个虔诚的精神仪式,那些隐晦而难以辨识的真相又能有多少价值可言?精神的救赎就像一炉炼钢的火焰,推动着中华帝国从一个个权力个体的“小我”走向浩瀚时代的“大我”。玄武门溅起的冲天的血光,满地奔走的阴谋,在盛世即将到来的黎明中渐渐模糊……
1706878563
1706878564
1706878565
1706878566
1706878567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1706877274]
1706878568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三 贞观年的困守与突围
1706878569
1706878570 贞观十七年春天,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节,阳光、土地、河流……世间万物都呈现出鲜活而滋润的颜色,充满了生命勃发的迹象。这一年,太宗李世民四十五岁,君临天下到了第十七个年头。
1706878571
1706878572 在这十七年里,他犹如一个伟大的舵手,引领着这艘庞大的帝国之舟在时间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这个繁荣强大的帝国都足以让它的主人感到欣慰和满足。那些血与火的岁月,阴谋与阳谋交织的权力布局,在盛世的美好图景里也渐渐模糊了狰狞的面目。
1706878573
1706878574 英雄总有老去的时候,盛宴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刻。随着时间的流逝,李世民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难解的政治困局之中——选择接班人。十七年前,同样的命运旋涡将其裹挟进一个大时代的洪流中。那是他的来处,也终将成为他的归途。正因为如此,才让他这么多年以一种近乎苛刻的目光审视着自己的天下。很多个不眠的夜晚,武德年间的前尘往事会不期而至,令他不寒而栗。
1706878575
1706878576
1706878577
1706878578
1706878579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1706877275]
1706878580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1.凶险还是不期而至
1706878581
1706878582 稍懂弈道之人都明白,下棋时每落一子至少要看到下面的两步以上。同理,那些有远见的帝王在为皇室的长治久安考虑时,总会将立嗣问题摆在第一位。龙生九子各不同,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走向。这年正月,一则令人不安的流言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悄悄流传。流言说的是太子李承乾已然失宠,魏王李泰可能会取而代之。
1706878583
1706878584 李世民执政的前半期,家庭生活相对平静,直到贞观十年(636年),他的妻子兼密友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才有了波折。他的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在等级森严的后宫,生母的地位往往决定子女的地位。皇位的继承多数采取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是宫廷内部所奉行的“出身论”,一个人的血统和出生顺序决定了他的地位。武德九年十月,八岁的长子李承乾就被立为太子。
1706878585
1706878586 一个人来到世上就像上天播下一粒种子,在那里发芽,在那里成长,如果非要改变它的人生轨迹,需要付出高昂的社会成本。李世民对此深有体会,玄武门之变虽然成就了他的霸业,但也伴随着千万人头落地。
1706878587
1706878588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毫无意外地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太子,理论上的接班人。李承乾比他的父亲李世民幸福多了,他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就已经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如今,太子失宠的流言像春天的流感在长安坊间口口相传、肆意播散,最后越过大明宫高高的城墙抵达李世民的耳中,惹得君王勃然大怒。这是一次有预谋的挑拨离间,他的内心隐隐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
[ 上一页 ]  [ :1.7068785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