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79079e+09
1706879079
1706879080 在诏书的最后,李世民下令解除了李泰的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等一应职务,降爵为东莱郡王。原魏王府的官员,凡属李泰亲信者全部流放岭南;杜楚客论罪当死,但以其兄杜如晦之功而被赦免,废为庶人。
1706879081
1706879082 不久后,李世民又改封李泰为顺阳王,将其迁出长安,徙居均州的郧乡县(今湖北郧县)。名曰改封,实则与流放无异。对于这个儿子,李世民一直深感痛惜。时隔数年后,当李世民看着李泰从均州给他上呈的表章时,怜惜和钟爱之情仍旧溢于言表。他对侍臣们说:“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但社稷之计,断割恩宠,责其居外者,亦是两全也。”
1706879083
1706879084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泰被封为濮王,政治待遇略有提升。高宗李治即位后,又特准李泰开府置官,并赏赐给他大量钱物。可是,无论李世民和李治在事后如何刻意弥补,终究无法改变李泰在政治上蹉跎失意的事实。
1706879085
1706879086 对于一个把政治地位看得高于一切的人来说,政治生命的过早终结无异于提前宣告了他的死亡。五年后,郁郁不得志的李泰卒于郧乡,年仅三十三岁。直到离开这个世界,李泰也没能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长安。
1706879087
1706879088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仲春,太宗皇帝李世民在终南山的翠微宫里染病卧床。两个月之后,病情急转直下,到了夏初,已近弥留之际。
1706879089
1706879090 五月二十四日,太宗皇帝病危,召长孙无忌入宫,打算安排后事,由于君臣二人情绪过分激动,长孙无忌泪流不止,病重的李世民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两天后,长孙无忌偕同褚遂良再次入宫。这一次,太宗皇帝做了临终交代。当时在场的有四个人,长孙无忌、褚遂良、太子李治和太子妃王氏。永徽年的政治斗争和变化,与在场四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1706879091
1706879092 太宗对两个大臣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
1706879093
1706879094 又对太子李治说:“无忌、遂良在,国家之事,汝无忧矣。”
1706879095
1706879096 在场的四个人,是太宗李世民最为看重之人,是贞观事业的接班人。随后而来的永徽年,执政的虽然是唐高宗李治,但不可否认的是,永徽政治是贞观政治的延续,李世民才是永徽政治格局的精心设计者和总设计师。
1706879097
1706879098
1706879099
1706879100
1706879101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1706877280]
1706879102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四 以一个女人的名义出发
1706879103
1706879104 永徽元年(650年)岁首,同样是一个异常寒冷的季节。漫天卷地的白雪覆盖了整座长安城,却无法覆盖一个盛世的荣光与骄傲。对于身在感业寺的武则天来说,冰冻的时间正在雪地上缓缓退去,即将迎来的是崭新的黎明。紫宸殿浑厚的钟声敲响了大唐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天。
1706879105
1706879106 守岁的人长长地透了一口气,他们推开窗子,让朔风吹散屋子里的炭气。随后,人们恭敬地点燃了红色的蜡烛,以庆祝新皇帝登位的第一个元旦。大唐的臣民是不会忘记先皇的,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三年,让天下由纷乱走向太平,人们由流离回复安居。自从秦汉以来,三国六朝,战乱相继,没有真正的承平与统一。然而,李世民却创造了一个宏大的统一局面,二十三年来,欣欣向荣。
1706879107
1706879108 太阳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无论你是帝王,还是小老百姓,日光之下,貌似公平。紫宸殿的晨钟在清冷的世界里缓慢而沉重地敲响,随之,各处宫闱和寺庙的钟也次第响起,宏大的声响撼动了白雪覆盖之下的整座长安城。
1706879109
1706879110
1706879111
1706879112
1706879113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1706877281]
1706879114 帝国往事(605-758):隋唐大繁华背后的暗伤 1.阴谋者的假面与誓言
1706879115
1706879116 高宗皇帝李治是受颇多争议的帝王,他的争议性源于两个人,一是他伟大的父亲李世民,二是他将来的皇后武则天。他夹在两人中间不上不下几千年,活在巨大的阴影之下,难以摆脱。
1706879117
1706879118 李治在文武百官面前的第一次亮相,是在他母亲长孙皇后的葬礼上。当时只有八岁的李治哭得痛不欲生。这份孝心打动了太宗皇帝,也同时打动了他的舅舅长孙无忌。
1706879119
1706879120 李治是个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懂事少年。可是他并不像李唐皇室的大部分子弟那样生得龙筋虎骨,虽然高大,却显得羸弱不堪。为什么多情的人总是长不出结实的身板,难道是浓情耗尽了他们太多的生命精华?李治“幼而岐嶷端审,宽仁孝友”。所谓“岐嶷”,是指这孩子已经聪明到超越常人的地步。自古以来,聪明之人活得都比普通人要累,因为他们的心放不下。
1706879121
1706879122 以现代的标准来看,李治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他的文章和书法还是很有造诣的,喜欢柔媚而艳丽的诗文辞赋,这好像是中国历史上那些多情帝王的共性。李唐皇族颇有音乐天赋,李治也是个音乐天才,自己创作了《上元舞》《琴歌》《白雪》等传世乐章。
1706879123
1706879124 综合来看,李治并不是混沌之人,反而白衣胜雪,才华横溢。这时的李治已有太子妃王氏,其家族极为显赫,为当时五大姓中的太原王氏。唐太宗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曾称她和李治是一对“佳儿佳妇”。不过对于这桩婚姻,李治自己却始终不是很满意。
1706879125
1706879126 李治身上具有浓重的文艺气息,对爱情有他自己的一番理解,当然很多想法都是来源于文艺作品。直到遇见武则天,他才真正领略到世间情为何物。他们结缘于太宗皇帝的寝宫,那一刻,“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至于武则天,有人认为她扮演的是诱惑者和投机者的角色,其中并没有多少真情投入,只是因为在太宗皇帝那里寻不到出路,才将感情转移到太子李治的身上,以寻找机会。
1706879127
1706879128 对于一个自负才貌却长期遭受冷落的宫妃而言,突然遭遇尊贵的皇太子的垂青,要说这时的武则天内心一点儿想法都没有,显然是不现实的。
[ 上一页 ]  [ :1.7068790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