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880083
1706880084
但是不要忘记一点,皇帝宠信大臣,就跟宠爱妃子一样,时间一久,难免会生腻。这时候,宠臣倒霉的日子就到了,酷吏也是如此。他们多年为武则天鞍前马后招来了很多怨气,朝堂上很多人瞪着血红的眼睛寻找机会——一个置他们于死地的机会。
1706880085
1706880086
三种形式,一个结局
1706880087
1706880088
酷吏是寄生在权力结构中的特殊团体,犹如握在皇帝手中的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可以为政治目的披荆斩棘,用不好反为所累。在通常情况下,酷吏是特殊时期政治斗争出现“白热化”时,皇帝才会亮出的双刃剑。
1706880089
1706880090
酷吏的酷只是一种被权力利用的手段,皇帝用它,是为了维护官家的专制。对于酷吏来说,看起来他们是权力的受益者,受害的往往是那些被扒去权力马甲的官员和无权势的下层百姓。酷吏手中握着制度赋予的合法伤害权,既然是伤害,那就得有个度,就算伤害的是平民百姓也有界线,一旦突破界线,就可能遭遇反抗,施暴者的利益也会受到伤害。这种反伤害是平民维护权益的手段,是一种平民的愤怒。当酷吏成为大多数人的公敌时,皇权也会义无反顾地将其抛弃,皇帝清除酷吏也就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一种必然。
1706880091
1706880092
第一种结局:由于酷吏百无禁忌,忘乎所以地将屠刀伸向权力系统内部,因此最后沦为权力帮派之争的牺牲品。酷吏们“好杀行威”,使得官员人人自危,这样就威胁到了皇权的统治。皇帝只有将酷吏斩杀,才能安慰官员的心。在官家社会,皇帝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或可能危及自己的绝对权威。
1706880093
1706880094
开了酷吏先河的索元礼最终没有逃脱命运的裁决,武则天对他下手的理由很简单:收受贿赂。这是一个不能称之为理由的理由,如同酱缸的帝国官场,身在其中又怎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1706880095
1706880096
索元礼垮台是因为他的地位,他是酷吏的带头大哥。周兴、来俊臣、侯思止都拿他作为人生的榜样,在当时新旧势力交锋的转折时期,举报谋反或打击武则天的政治异己,成为官场上最快的一条升迁路径。索元礼因为告密受到武则天的召见,被直接提拔为游击将军(五品以下武散官)。女皇还专门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审诏狱,就是专门审理由武则天亲自点名的案子,当然这些案子都是事关武则天政权稳固的大案要案。据粗略统计,在当时经索元礼之手判处死刑的官员有数千人之多。
1706880097
1706880098
作为一个胡人,索元礼对于官场上的利益网并不能梳理清楚。另外,武则天一手打造出来的酷吏只对她一个人负责。酷吏的利益网往往是纵向的,并不能像普通官员那样经纬交错。索元礼得罪的官员太多,包括那些拥护武则天的官员。
1706880099
1706880100
时移势易,武则天不会因为一个酷吏而得罪大部分官员,她亲自下发逮捕令,索元礼坐进了他以前的工作场所——监狱。以前是他审判别人,现在是别人审判他。开始的时候,他不服气,不老实坦白交代,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负责审判的官员就高喊:“把索先生发明的铁笼拿出来。”
1706880101
1706880102
索元礼发明的铁笼虽然做工比较粗糙,但确是审讯效率最高的刑具。在问案的时候,先把犯人的脑袋戴上一个小铁笼,然后在四周钉入木楔,犯人交代罪行稍微晚点,一不小心就会看见自己脑浆的颜色。
1706880103
1706880104
索元礼知道自己这件作品的分量,没等铁笼带上,他就交代了别人希望他亲口承认的罪行。于是,他获得了死刑,经武则天核准,被扑杀于狱中。
1706880105
1706880106
索元礼并不是第一个遭到诛杀的酷吏,第一个是傅游艺,此人经历也极富传奇色彩,他是酷吏中唯一的宰相。傅游艺是武周革命过程中最为耀眼的人物,因其劝进有功,短短一年之中,由一个小小的合宫县九品主簿,一跃而为三品宰相,官服由青而绿、自朱入紫,时人号为“四时仕宦”。
1706880107
1706880108
傅游艺曾经诬告李唐宗室,又奏请诛杀岭南流人,因此被列入酷吏名单。李唐民心未失,傅游艺的首先变节为李唐旧臣所鄙;诛杀流人又表现得过于残忍,令天下人侧目;他的快速发迹引发了同辈投机分子的嫉妒;而作为酷吏之中唯一入阁拜相掌控中枢的人,傅游艺成了帝国权力集团的众矢之的。
1706880109
1706880110
如此传奇经历难免冲昏当事人的大脑,作为权力的暴发户,傅游艺在大部分时间里处于一种飘飘然的眩晕状态。他在自己的亲信面前吹牛,昨夜梦见自己登上湛露殿。湛露殿是皇帝召见重要大臣的地方,他就算没有当皇帝的野心,至少说明他对自己的仕途有更为高远的期盼和追求。
1706880111
1706880112
此时正是“酷刑有理,诬告无罪”的时期,亲信立即将其告发,说他有反心。武则天即时做出反应,将其下狱。身为酷吏的傅游艺不堪忍受酷刑,选择了自杀,也算是报应不爽。此时距他神话般的发迹不过一年多时间,真是“一枕荣华已历尽,所炊黄粱犹未熟”。
1706880113
1706880114
第二种结局:因为权力集团的取舍需要,挑唆酷吏之间展开内部斗争。当周兴因为一件并不存在的谋反案受到牵连的时候,武则天将他交到了好友兼下属来俊臣的手里。来俊臣当然明白,武则天是希望尽量保住周兴的,可是在来俊臣看来,周兴的飞来横祸只意味着一件事:自己上位的机会来了。
1706880115
1706880116
在来俊臣的眼里,这个世界只有“利益”二字,与情感有关的一切都是不值得留恋的。权力场上只有一级又一级登上权力巅峰的阶梯,而不是一个又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要让天下人都见识到他的智慧与手段,新一代的酷吏之王就是他来俊臣。
1706880117
1706880118
与索元礼和来俊臣不同,周兴的业务水平不只限于酷刑,他对帝国刑律的知晓和理解超过了大部分司法官员。早在高宗时期,周兴的才华就曾经引起唐高宗李治的注意。有一次,他当面向皇帝汇报工作,陈述观点条理清晰,博得天子的赏识。不过在听到他只是一个小吏的时候,皇帝叹息道:“可惜你是个小吏,可惜……”言下之意,如果周兴是官,不是吏,就可以为朝廷所重用。
1706880119
1706880120
在封建官家体系里,“官”和“吏”之间存在一道不易逾越的鸿沟,尽管如此,命运还是为周兴敞开了一扇门。武则天开启权力新时代的时候,周兴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他向御座上的老妇人申诉忠诚。武则天看中的只是他的刑讯手段而不是他对律法的理解和阐述,但他这样一个毫无身份可言的小人物,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如今一技之长被帝国新主人看中,还能有更多的要求吗?只要武则天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他必定像最忠实的猎犬一样立刻扑上去咬断目标的喉咙,然后叼回来向主子邀功请赏。高宗时代曾反对武后监国的宰相郝处俊的后人郝象贤,高宗的两个庶出儿子上金、素节,素来与武则天不睦的常安公主……一个个全做了他的刀下亡魂。周兴在仕途之上一路奏凯,累迁至司刑少卿、秋官侍郎。
1706880121
1706880122
那个长着“阿婆”脸面人见人欺的小吏终于长出了两只权力的触角,成了人见人畏的“牛头阿婆”;那个当初混迹于权力末端的小小胥吏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帝国的司法高官。如果不是史书明确记载,我们无法相信一个谨小慎微、奉公守法了半辈子的小吏,会成为残狠暴虐的罗刹。人的生存弹性是何其大,只要给予充分的舞台和足够的诱惑,普通人都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邪恶因子。
1706880123
1706880124
天授二年正月,一个奇寒彻骨的冬日。周兴与来俊臣面对而坐,帝国的两大酷吏在酒精的作用下说了一些感怀人生的话。来俊臣俊美的面庞上已现出酒醉的酡红,神态保持着一贯的谦恭,语气却多了些抱怨:“现在审案越来越困难了,那些犯人越来越刁滑,个个都说冤枉。”
1706880125
1706880126
周兴淡淡地道:“那是你没有用对方法。”
1706880127
1706880128
来俊臣问:“到底什么样的手段能让那些罪犯乖乖伏法?”
1706880129
1706880130
周兴很是不屑地看了来俊臣一眼,对方眼里那种茫然无知的神情让他很满足:“这个简单。现在不是冬天吗,就地取材好了。找一个大缸来,把炭火生得旺旺的,把缸烧得发烫,请人犯进去坐会儿,考考他的忍耐力,看看他能待多久。”
1706880131
1706880132
来俊臣叫手下人按周兴所说就地置办,现场试验。等到炭火熊熊,缸已经烧到发烫,来俊臣翩然起身,朝着周兴深深一揖:“奉旨查办周兄与丘神勣合伙谋逆一案,烦请周兄入此瓮中。”
[
上一页 ]
[ :1.7068800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