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887e+09
1706887000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皇帝写了一系列怀旧诗,怀念自己驾下的五位大学士。其中关于张廷玉的一首诗曰:
1706887001
1706887002 风度如九龄,禄位兼韦平,
1706887003
1706887004 承家有厚德,际主为名卿。
1706887005
1706887006 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
1706887007
1706887008 述旨信无二,万言顷刻成。
1706887009
1706887010 缮皇祖实录,记注能尽诚,
1706887011
1706887012 以此蒙恩眷,顾命配享行。
1706887013
1706887014 及予之莅政,倚任原非轻,
1706887015
1706887016 时时有赞襄,休哉国之桢。
1706887017
1706887018 悬车回故里,乞言定后荣,
1706887019
1706887020 斯乃不信吾,此念讵宜萌。
1706887021
1706887022 臧武仲以防,要君圣所评,
1706887023
1706887024 薄惩理固当,以示臣道贞。
1706887025
1706887026 后原与配食,遗训敢或更,
1706887027
1706887028 求享彼过昭,仍享吾意精。
1706887029
1706887030 斯人而有知,犹应感九京。
1706887031
1706887032 在诗注中解释最后两句时,乾隆说,张廷玉虽有过,余仍不加重谴,仍准以大学士衔休致。及其既卒,仍令配享太庙。余于廷玉曲示保全,使彼泉下有知,当如何衔感乎?
1706887033
1706887034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张廷玉虽然犯了错误,我仍然没有严厉惩处,仍然准许他以大学士的官衔退休。及至他去世,我仍然令他配享了太庙。我对张廷玉如此优容保全,如果他地下有知,不知道会怎么感激涕零?
1706887035
1706887036
1706887037
1706887038
1706887039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1706885432]
1706887040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第五章 盛世之巅
1706887041
1706887042 除了驱敌拓土之外,平定新疆战争的另一个意义是它的标志性。它标志着乾隆盛世达到了“全盛”,也就是基本完美无缺的阶段。中国历史上这最后一个盛世,人们通常称为“康乾盛世”。事实上,康熙和雍正的统治还称不上完美。直到乾隆新疆战争之后,清王朝在各个方面全面实现了对历史的超越,进入无可挑剔的“全盛”。
1706887043
1706887044
1706887045
1706887046
1706887047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1706885433]
1706887048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一 “以民为本”
1706887049
[ 上一页 ]  [ :1.7068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