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07565
1706907566
﹝40﹞“首尾两端”的批评,原见于《赐闲堂集》,此据谢国桢《党社运动考》页28转引。
1706907567
1706907568
﹝41﹞《国朝献征录》卷17页67;《赐闲堂集》卷40页21;《明史》卷213页2479。
1706907569
1706907570
﹝42﹞《日知录集释》卷3页62―63;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页155。
1706907571
1706907572
﹝43﹞《天下郡国利病书》卷6页89;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页147。
1706907573
1706907574
﹝44﹞《张居正书牍》卷3页21。
1706907575
1706907576
﹝45﹞《海瑞集》卷48页9;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页152、185。
1706907577
1706907578
﹝46﹞关于张居正执政的情形,可参看《明代名人传》,《明史》卷213,《明史纪事本末》卷61,朱东润著《张居正大传》,唐新著《张居正新传》。
1706907579
1706907580
﹝47﹞《神宗实录》页442。
1706907581
1706907582
﹝48﹞《张居正书牍》卷1页9、卷2页5、卷3页2、卷4页15、卷5页7。
1706907583
1706907584
﹝49﹞《张居正书牍》卷6页21―23。
1706907585
1706907586
﹝50﹞《张居正书牍》卷2页17。
1706907587
1706907588
﹝51﹞《张居正书牍》卷2页16。
1706907589
1706907590
﹝52﹞申时行的这种态度,他的书牍中即有所反映,见《皇明经世文编》卷380页10―11、卷381页9。
1706907591
1706907592
﹝53﹞《明史》卷110页1376―1379;《神宗实录》页4100。
1706907593
1706907594
﹝54﹞《神宗实录》页2511、2514、2517、2618、2653、2747―2748、2751―2754、2806―2807、2986―2989。
1706907595
1706907596
﹝55﹞《国朝献征录》卷17页69、75、87、94;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页299。
1706907597
1706907598
﹝56﹞《皇明经世文编》卷324页22―24;《神宗实录》页3084―3085。
1706907599
1706907600
﹝57﹞《神宗实录》页3395、3456;《明史》卷285页2597;谢国桢著《党社运动考》页29―30;《春明梦馀录》页34、55。
1706907601
1706907602
1706907603
1706907604
1706907606
万历十五年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1706907607
1706907608
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它正在慢慢地陷于一个“宪法危机”之中。在开始的时候这种危机还令人难于理解,随着岁月的流逝,政事的每下愈况,才真相大白,但是恢复正常步伐的机会却已经一去而不复返了。﹝1﹞
1706907609
1706907610
以皇帝的身分向臣僚作长期的消极怠工,万历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个空前绝后的例子。其动机是出于一种报复的意念,因为他的文官不容许他废长立幼,以皇三子常洵代替皇长子常洛为太子。这一愿望不能实现,遂使他心爱的女人郑贵妃为之悒郁寡欢。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他在张居正事件以后,他明白了别人也和他一样,一身而具有“阴”、“阳”的两重性。有“阳”则有“阴”,既有道德伦理,就有私心贪欲。这种“阴”也决非人世间的力量所能加以消灭的。于是,他既不强迫臣僚接受他的主张,也不反对臣僚的意见,而是对这一切漠然置之。他的这种消极怠工自然没有公然以圣旨的形式宣布,但在别人看来则已洞若观火。
1706907611
1706907612
皇帝决心以顽强的意志和臣僚们作持久的对抗,臣僚不让他立常洵为太子,他也不立常洛为太子,甚至不让常洛举行冠礼以便向翰林院的官员就读。像这样双方坚持达十年之久。
1706907613
1706907614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打算。但是他的屈服是带着仇恨的。皇长子被封为太子,皇三子被封为福王到河南之国,从此皇帝的心灵上就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他的臣僚也再没有机会能使他按照他们的意志执行他的任务了。皇帝仍然是皇帝,但是再也不愿意做任何事情使他的文官快意。像这样又二十年。
[
上一页 ]
[ :1.7069075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