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08123e+09
1706908123
1706908124 ﹝35﹞《皇明经世文编》卷381页10―11。
1706908125
1706908126 ﹝36﹞《神宗实录》页2772、2774、2794、2882、2918、2937。
1706908127
1706908128 ﹝37﹞万历曾亲登午门门楼瞻仰永乐之矛,见《神宗实录》页942。
1706908129
1706908130 ﹝38﹞《皇明经世文编》卷381页22,《国朝献征录》卷17页148曾加节录。
1706908131
1706908132 ﹝39﹞《神宗实录》页2919。
1706908133
1706908134 ﹝40﹞此系1588年之谒陵,见《神宗实录》页3796―3798。
1706908135
1706908136 ﹝41﹞《神宗实录》页2493、2498―2501。
1706908137
1706908138 ﹝42﹞《神宗实录》页2499、2614、2625、2835、2837。
1706908139
1706908140 ﹝43﹞事在1587年,见《神宗实录》页3893―3894。
1706908141
1706908142 ﹝44﹞《神宗实录》页2841。
1706908143
1706908144 ﹝45﹞《神宗实录》页2462。
1706908145
1706908146 ﹝46﹞《赐闲堂集》卷40页17;《神宗实录》页2462、2847。
1706908147
1706908148 ﹝47﹞唯一的例外是,1585年有一位御史因为旱灾而建议停工,但这一建议未被接受,也没有惹起纠纷,见《神宗实录》页2917。
1706908149
1706908150 ﹝48﹞当时由于风水问题而致使礼部尚书徐学谟辞官,但其实际则与反对张居正的情绪有关,见《神宗实录》页2540、2594、2616―2618、2669,《明史》卷218、225、236、243。风水问题的背景为人事问题,请参看谢国桢著《党社运动考》页15。《明代名人传·徐学谟》。万历表示大峪山地点系他亲自决定,反张集团才无法再在这一问题上做文章,见《神宗实录》页2983、3013。
1706908151
1706908152 ﹝49﹞这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见《神宗实录》页2847,参与者共10人。
1706908153
1706908154 ﹝50﹞《考古通讯》1958年7期页39―44;《考古》1959年7期页358。
1706908155
1706908156 ﹝51﹞《神宗实录》页2837。
1706908157
1706908158 ﹝52﹞《神宗实录》页3343。
1706908159
1706908160 ﹝53﹞《神宗实录》页3474。
1706908161
1706908162
1706908163
1706908164
1706908165 万历十五年 [:1706906835]
1706908166 万历十五年 第五章 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1706908167
1706908168 1587年阳历11月13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在任所与世长辞。﹝1﹞他是一个富有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生平行事应该如何评论,人们曾经发生过尖锐的争执。这争执一直延续到多少年以后还会成为问题的焦点。
1706908169
1706908170 和很多同僚不同,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范围内照办,行不通就打折扣。而他的尊重法律,乃是按照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如果政府发给官吏的薪给微薄到不够吃饭,那也应该毫无怨言地接受。这种信念有他自己的行动作为证明: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二十两,不够殓葬之资。﹝2﹞
1706908171
1706908172 然则在法律教条文字不及之处,海瑞则又主张要忠实地体会法律的精神,不能因为条文的缺漏含糊就加以忽略。例如他在南直隶巡抚任内,就曾命令把高利贷典当而当死的田产物归原主,因而形成了一个引起全国注意的争端。
[ 上一页 ]  [ :1.70690812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