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08684e+09
1706908684 戚继光的长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才能当成投机取巧和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是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的手段。他深知一个将领只能在社会情况的允许之下才能使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作用。他接受这样的现实,以尽其在我的精神把事情办好,同时也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自己得到适当的享受。至于合法或者不合法,从他的政治的眼光看来已无关宏旨。
1706908685
1706908686 他和谭纶和张居正的关系如此密切,虽说他精通政治但是最后仍不能逃避政治中的现实。张居正死后,廷臣提醒万历:戚继光是伏在宫门之外的一头猛兽,只听张居正的操纵,别人无法节制。这也正是控诉张居正意图谋逆的理由:张居正和戚继光没有造反的证据,却有造反的能力。所以,在清算张居正的运动中,法官追问张的儿子懋修,为什么他父亲在日,要在夜间派人与戚帅书面联络?﹝133﹞
1706908687
1706908688 戚继光的不幸遭遇是因为他在一镇中推行的整套措施业已在事实上打破了文官集团所力图保持的平衡。既然如此,他就必须付出代价。
1706908689
1706908690 他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在少数几个没有遗弃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就是为他写作墓志铭的汪道昆。当他写到“口鸡三号,将星殒矣”,显然有无限凄怆的感触。﹝134﹞汪道昆自然不会知道,当他润笔作书的时候,西班牙的舰队,已整备出征英国。这事情的意义,即是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国运的盛衰。世界局势如是,而这阳历1588年1月17日清晨,将星西殒之际,我们一个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三十年后,本朝的官兵和努尔哈赤的部队交锋,缺乏戚南塘将军苦心孤诣拟订的战术和强调的组织纪律,结果是众不敌寡。兹后八旗军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其取本朝而代之,也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1706908691
1706908692 ﹝1﹞此人为傅光宅,见《神宗实录》页3565。
1706908693
1706908694 ﹝2﹞《明史》卷212页2463―2464。
1706908695
1706908696 ﹝3﹞谢、宁合著《戚继光》页145―146;《明史》卷227页2613。
1706908697
1706908698 ﹝4﹞《明史》卷212页2467―2468,卷247页2804―2806。又《明代名人传》有刘綎条。
1706908699
1706908700 ﹝5﹞关于文官和武官之间的矛盾,Fairbank的看法稍有不同,见Chinese Waysin Warfare,页3―4。参见拙著对此书的评论,载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卷35第2号(1976年2月)。
1706908701
1706908702 ﹝6﹞《英宗实录》页135;《大明会典》卷22页29;《明史》卷79页834;Taxation页29―30。
1706908703
1706908704 ﹝7﹞Hucker,Censorial System,页35。
1706908705
1706908706 ﹝8﹞《明史》卷322页3962;《明史纪事本末》卷55页597;《皇明经世文编》卷204页3;《倭变事略》页96;《归有光全集》页95。此事或有夸大;但传闻既广,虽西方中国史教本亦摘录,见Reischauerand Fairbank,The Great Tradition,页332。
1706908707
1706908708 ﹝9﹞《纪效新书》初印于1562年,见《明代名人传》页223。
1706908709
1706908710 ﹝10﹞《太宗实录》页589;《孝宗实录》页3322。
1706908711
1706908712 ﹝11﹞《太祖实录》页1292、1331、2533、2735、2788、3192、3225、3264,3592;《太宗实录》页2172,卫庆远《黄册制度》页55,记当时强迫以民户“垛”为军户,逃亡相继。
1706908713
1706908714 ﹝12﹞《熹宗实录》页1557―1560(所记虽10世纪事,但其田土荡然无存,实系长久的演变);《顺德县志》卷3页12―14;《皇明九边考》卷1页25―26;《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3页71,卷26页106;Taxation,页288。
1706908715
1706908716 ﹝13﹞《孝宗实录》页1261,3424;《金华府志》卷21页5;吴晗著《明代的军兵》页169;Huang,Military Expenditures,页40。
1706908717
1706908718 ﹝14﹞《神宗实录》页9573;Huck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页61。
1706908719
1706908720 ﹝15﹞这一制度创始于洪武,参看上述金吾卫五千军士的情形,见《太祖实录》页2871、2998。16世纪的情形见于《宛署杂记》页49―50;Taxation,页45、131。
1706908721
1706908722 ﹝16﹞《宪宗实录》页2178;《皇明名臣经济录》卷22页22;Taxation,页55。
1706908723
1706908724 ﹝17﹞《漕船志》卷1页5―9。
1706908725
1706908726 ﹝18﹞参看周暐著《中国兵器史稿》图版及《大明会典》卷192页2、92叙述。
1706908727
1706908728 ﹝19﹞纸制之甲在宋时已行,十六七世纪明军常用,见《熹宗实录》页761;《涌幢小品》卷1页266。其用于御倭战役,见陈文石著《海禁政策》页166。
1706908729
1706908730 ﹝20﹞《皇明经世文编》卷34页17。
1706908731
1706908732 ﹝21﹞《明史》卷247页2806。
1706908733
[ 上一页 ]  [ :1.7069086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