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10665e+09
1706910665
1706910666 可马林这个军事理论家没有想到,努尔哈赤的攻势太猛了!
1706910667
1706910668 努尔哈赤置马林、潘宗颜两营不顾,尽起八旗六万之众狂风暴雨一样直扑龚念遂营。实际上,还没等马林等人反应过来,努尔哈赤已踹破了龚念遂大营,龚念遂本人战死,全营败没。
1706910669
1706910670 努尔哈赤毫不停留,万骑飞驰如电,跃马急驰尚间崖,“先据山巅,向下冲击”(《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1706910671
1706910672 马林军心大乱,手忙脚乱地施枪铳、放巨炮,但“火未及用,刃已加颈”,后金八旗兵挟大胜的余威,抡刀舞剑,狂劈乱砍。
1706910673
1706910674 马林眼见大势已去,带着几个随从在混乱中溜了。
1706910675
1706910676 主帅一走,军心尽散,士众全面败溃,只有被砍的份了,“死者遍山谷间,血流尚间崖下,河水为之尽赤”(《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1706910677
1706910678 自副总兵麻岩以下,游击丁碧、葛世凤等将官悉数阵亡。马林的两个儿子——马燃、马熠也战死于尚间崖。
1706910679
1706910680 蹂躏完尚间崖马林营,努尔哈赤又马不停蹄地杀往潘宗颜营。
1706910681
1706910682 至此,潘宗颜营被歼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1706910683
1706910684 努尔哈赤率大部八旗军向斐芬山开来,将斐芬山围得铁桶一般。明军四面受敌,在数倍于己的后金军的反复攻击下,最终弹尽粮绝,支持不住,被八旗军攻破。潘宗颜“奋呼冲击,胆气弥厉”(《明史·潘宗颜传》),越战越勇,精疲力竭,后背被一箭射穿,壮烈战死,在后金骑兵的践踏下“骨糜肢烂,惨不忍睹”。(《明神宗实录》)
1706910685
1706910686 全军自潘宗颜以下,无一生还。
1706910687
1706910688 其实,这场战争尚未打响,江西巡按张铨就曾向朝廷进言,说在女真人的地 盘,其山川河流的险易,诸将未必悉谙,而悬军深入,败多胜少,何况敌人擅长突骑野战,“夷之所长而我之所短也,以短击长,以劳赴逸,以客当主”(《明神宗实录》),前景不妙。
1706910689
1706910690 在这种种不利条件下,斐芬山一战,左翼北路明军虽全军覆没,但也给予后金八旗军以沉重打击。此战八旗军阵亡人数达数千之多,超过了斐芬山守军,可以说,斐芬山守军在这场攻防战中充分发挥了火器的威力。另外斐芬山守军拼命死战、拒不投降,也展示出大明军人宁死不屈的威武气概。此战是萨尔浒战役中唯一一次破坏了八旗军速战速决策略的战斗,使战况发展为持久攻坚战,曾一度降低了八旗军的优势。只是由于兵力上的劣势,最终兵败。
1706910691
1706910692 根据明军的最初计划,海西女真叶赫部贝勒金台石、布扬古等率军一万与左翼北路明军马林麾下的潘宗颜部会合。不过叶赫兵马到达开原中固城时,得知尚间崖明军大败,主力尽失,大为惊恐,遂回军撤至叶赫本部。
1706910693
1706910694
1706910695 这一路盟军不战而退,根本就没有参加战事。也就是说,明左翼北路马林军,除主将马林仅以数骑逃回开原外,整个建制被歼灭。但努尔哈赤还是没有时间开香槟庆祝。因为除了杜松外,最让他担心的还有一个刘 。
1706910696
1706910697
1706910698
1706910699
1706910700 奏折上的晚明 [:1706909832]
1706910701 奏折上的晚明 八、覆军杀将,千古无此败衄
1706910702
1706910703 ——上谕兵部曰:“朕见连日以来风霾异常,日光昼晦,朕心深切警惕,因思辽左正当进兵之际,天象若此,边事不可无虞,至于各边调发空虚,夷情蠢动,防御尤当加谨。尔部可马上差人传与东征将士,务要同心协力,奋勇杀贼,早收擒剿之功,赏格已明,朝廷决无吝惜,目前风雪并作,严寒未消,诸将士暴露行间,深可悯念,着经略与抚按官于额饷外另加赏赉,以鼓众心,庶几灭虏。安边在此一举,其各边督抚等官,亦行文与他,着比常时十分谨备,用保万全。”(《明神宗实录》卷五百八十)
1706910704
1706910705 虽然众口铄金地说万历皇帝懒得出奇,数十年不上朝,但从《明神宗实录》里看,他所处理的政事数不胜数,他的语录也极其丰富多彩。大明政府和后金开战后,他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好,朝廷上却似乎处处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给兵部下了上述谕令时,萨尔浒的大战还没打响,但远在京城的他,还是感到了巨大的不安,牵挂着将士的饥寒,要求各处官员额外加调发粮饷、衣物,提高警惕,以保万全。
1706910706
1706910707
1706910708
1706910709
1706910710
1706910711 刘 ,字省吾,江西南昌人,其父是明万历初年以膂力著称的广东总兵刘显,其本人勇敢有父风,自十五六岁起就跟随父亲在军队里摔打,每遇敌提刀陷阵,“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明史·刘 传》),百战沙场,战必有斩获。在当时明军的所有将领中,刘 的声名和战绩最为显赫,其“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明史·刘 传》),号称万历年间第一良将。
1706910712
1706910713 各种时人笔记对他的记载最多,传奇色彩也最为浓厚。
1706910714
[ 上一页 ]  [ :1.70691066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