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1333e+09
1706913330 面对袁崇焕派来的访问团,皇太极有了一个全新的计划。他准备通过袁崇焕来跟明议和——议和不是目的,而是一个手段,不管议和成不成功,都能借议和为名,稳住宁远一线的明军,以放手剿灭毛文龙。他不动声色,以高规格接待了袁崇焕派来的访问团,走的时候,则送了一匹骆驼、五匹马和二十八只羊,还有一些人参貂狐之类的特产。
1706913331
1706913332 虽说是战是和并不由袁崇焕做主,但袁崇焕也想喘口气,趁机修建因宁远之战毁坏的城池以及各项防御工事,发几万民工到锦州打造一座拱护宁远的坚城。
1706913333
1706913334 于是,袁崇焕和皇太极两人眉来眼去,一本正经地谈判起来。
1706913335
1706913336 皇太极提出的议和条件是:明给后金黄金十万两、银百万两、缎百万匹、布千万匹;金国送给明朝东珠十颗,貂皮千张、人参千斤。
1706913337
1706913338 为了表示自己要得不多,皇太极又煞有介事地抬出了当年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来说事。
1706913339
1706913340 袁崇焕则煞费苦心地对“七大恨”做逐条解释和反驳,然后是讨价还价,说,你所要求的财物,以中国物资的丰富,本来不会小气,只是过去没有成例,多取也不合天意,还是请你重行斟酌罢。
1706913341
1706913342 皇太极担心谈崩了戏不能往下唱,就故作大度地改为:金一万两、银十万两、缎十万匹、布三十万匹。深情款款,诚意拳拳。
1706913343
1706913344 天启七年正月,皇太极一面派使者方吉纳、温塔石给袁崇焕送书信,一面命二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托、硕讬发兵入朝大举攻打毛文龙。
1706913345
1706913346 不过,在皇太极看来,毛文龙孤悬海外,之所以能把动作搞得这么大,是和朝鲜的背后支持是分不开的,要除掉毛文龙,就得先把朝鲜打趴打服。(此次战争,《满文老档》中初记为“率大军往征驻朝鲜明将毛文龙”,后又记为“然此次非专伐朝鲜,明毛文龙驻近朝鲜海岛,屡收纳逃人。我遂怒而往征之,若朝鲜可取,顺便取之。故用兵两图之”,可见皇太极用兵的初衷,就是冲毛文龙来的,朝鲜不过是其攻打的附加品。)
1706913347
1706913348 得知后金悍然入朝,无论是朝鲜还是驻扎于朝鲜东江的毛文龙,都大吃一惊,不约而同地向朝廷发出要求策应的文书。
1706913349
1706913350 然而,袁崇焕坚决不同意出兵策应,他只是“遣方金纳贻书于奴酋,令其急撒犯鲜之兵。”(《崇祯长编》)仅此而已。
1706913351
1706913352 袁崇焕当然清楚,皇太极是不会因为自己这封书信就停止酝酿已久的大型军事行动的,同时也知道皇太极并不是真的想议和,只不过,现在正是通过“议和”作为“缓兵之计”麻痹皇太极的最好时机,能争取到这个时机,不但可以修建锦州,还可以修大凌河、小凌河等城池。
1706913353
1706913354 面对朝廷“且令以关宁之师直捣虎穴”的严令,他上疏抗辩说:“闻奴兵十万掠鲜,十万居守,何所见而妄揣夷穴之虚乎?我纵倾伍捣之,无论悬军不能深入,纵深入奚损于逸待之夷?”
1706913355
1706913356 事实上,长期与后金打交道的袁崇焕不会不知道,后金的全部正规兵力最多不过十余万,哪来十万侵朝鲜,十万居守?他这样说,摆明了是不想出兵。
1706913357
1706913358 他不发兵,朝鲜和毛文龙的东江就有难了。
1706913359
1706913360 由于后金接纳了不少蒙古部落,其兵马已从“八旗”扩展到“十旗”,“十旗行营兵列阵,呼喊齐进”,如潮水一样涌入朝鲜境内,遇城破城,遇寨拔寨,将朝鲜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1706913361
1706913362 毛文龙的亲属大部分驻留在铁山,竟被后金杀害殆尽。
1706913363
1706913364 但阿敏等人并不敢掉以轻心,他们觉得:御前禁军甚少,蒙古与明皆我敌国,或有边疆之事,不当思豫备乎。况我军中俘获甚多,宜令朝鲜王盟誓即可班师。”(《清太宗实录》卷二)
1706913365
1706913366 后方的皇太极也深虑袁崇焕发兵来袭,为了虚张声势,他还“率诸贝勒出边,沿辽河驻营,以张扬兵威。并纵国中马匹,尽牧于青草。”(《满文老档》)
1706913367
1706913368 毛文龙连连告急,连发《塘报》称:“奴于今年突犯东江,皆因西边讲和,关上兵马自然不动……据北听密报万分真确,新汗手下兵马不满一万,俱是心寒胆怯,常怕西边大兵直捣。”(《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三)
1706913369
1706913370 可笑的是,袁崇焕还嘴硬,争辩说“锦州三城若成,有进无退,全辽即在目中。乘彼有事东江,且以款之说缓之。而刻日修筑……”(《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
1706913371
1706913372 又说:“业已移兵民于三城之间,广开屯种,倘城不完而贼至,不得不撤回,兵民共保宁前,则一年屯种,恐以委敌……此三城不得不筑。”(《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他提出如果不修筑这“三城”,那么屯种一年的所得就会尽为后金所有,而屯种所得日少,宁前也将难以为继。
1706913373
1706913374 他认为东江和朝鲜都没有这三城的修筑重要,他要以牺牲友军和盟友为代价,赶在皇太极进攻之前修好这三座城池:“……乘彼有事东江,且以款之说缓之。而刻日修筑,令彼掩耳不及,待其警觉,而我险已成。三城成,战守又在关门四百里外,重障万全。”(《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七)
1706913375
1706913376 兵科给事中李鲁生大为气愤,上疏力陈:“昨者方金纳之来,人人皆知其诈,岂宁抚而知不及此。第欲因而用之,以行吾间,而不意奴因用我之间,以间我也。一介之行李西来,十万之戈铤东指,羽书介马而驰,信使缓□(原文此处为方框)而归,直玩弄我于掌股之上,而全无一毫之忌惮也。”(《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三)
1706913377
1706913378 直言后金的“议和”谁都知道明明是欺诈,本想加以利用,结果却反被其利用,成为了缓兵之计,袁崇焕等被后金玩弄于股掌之间。
1706913379
[ 上一页 ]  [ :1.706913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