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14372
1706914373
——左都督平辽将军毛文龙奏言:“臣一介末弁,孤处天涯,曲直生死唯命是从,岂敢哓哓取憎?实是文臣误国非臣误国。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明清史料》甲编,兵科抄出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挂征虏前锋将军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毛文龙奏本)
1706914374
1706914375
“臣一介末弁,孤处天涯,曲直生死唯命是从”,是毛文龙对自己一生的简短总结。数百年后读来,让人感到是那样的苍凉、悲壮。他说“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接下来袁崇焕也做得丝丝入扣、分毫不差。所以,并不是袁崇焕设计得高明、巧妙,而是毛文龙怀了必死之心上岛山和他相见。众口皆说毛文龙与后金相通,毛文龙若真与后金相通,又岂能容袁崇焕在岛山行凶?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从这一点来说,毛文龙无愧天地矣。
1706914376
1706914377
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袁崇焕先到达清江,对清江将士进行慰问。
1706914378
1706914379
驻守在清江的龙武右营都司金鼎卿开出大船二十八张迎接,登岸换马,在营帐中列坐觞酒。
1706914380
1706914381
二十四日,赏清江官兵每人行粮二斗,在岸边试放佛郎机大炮,炮声隆隆,打得远的,在五六里开外的水面上开花,打得近的,也有三四里。
1706914382
1706914383
随后,又登上岛上的山岭,袁崇焕极目指画形势,这里可以屯驻军队,那边可以架设炮台,气定神闲,笑声朗朗,谁也看不出他怀揣心事。
1706914384
1706914385
二十五日午时,东北风起。
1706914386
1706914387
袁崇焕的座船从北汛江起锚,历经大王山,风向突转,暮色渐起,有大雾。
1706914388
1706914389
船队并未停下,继续在夜色中航行。
1706914390
1706914391
黑夜深沉,茫茫八极没有灯火,只有天际疏疏散散地挂着几颗残星,鬼一样地眯着眼,清亮的划桨声刺破了沉寂,远播四野。
1706914392
1706914393
第二天早上,收泊中岛。
1706914394
1706914395
二十六日,到达双岛。
1706914396
1706914397
岛上有白骨暴露,随处可见。登州海防左营游击尹继阿在岸边相候,其手下的四十八只兵船整整齐齐排列在水上。
1706914398
1706914399
二十七日,南风极大,袁崇焕一行在岛上逗留了一日,二十八日午时才开船。此日,一路顺风,历松木岛、小黑山、大黑山、猪岛、蛇岛、虾蟆岛等处,泊于岛山。岛山离旅顺水路四十里,陆路十八里。
1706914400
1706914401
旅顺游击毛永义登岛求见,陪同袁崇焕一行巡看岛上山岭,拜谒龙王庙。庙中小憩,袁崇焕侃侃而谈,说:“想我大明开国,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等名将初战于鄱阳湖采石矶,再战于沙漠北平;水战胜,马步战亦胜,这才驱逐走蒙元,得以一统天下。现在水师仅能据船自守,本部院要收复辽东,不能让水师仅限于水战,必须还能参与陆地,希望诸君努力,兵额不得虚冒。”
1706914402
1706914403
众人交口称是。谈话间,远方有快船驰来,有人禀报说毛帅已到。
1706914404
1706914405
袁崇焕吩咐赐各将酒饭。然而快船所载,并非毛文龙。
1706914406
1706914407
此日毛文龙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
1706914408
1706914409
直到六月初一,毛文龙才姗姗而来,与袁崇焕相见,上下交拜。
1706914410
1706914411
毛文龙亲自呈进礼帖三封,请袁崇焕一行上船用膳。其座船上已摆好了小饭三桌。大家入座坐好,毛文龙侧坐袁崇焕旁边。
1706914412
1706914413
席间,袁崇焕问毛文龙:“辽东海外,只有本部院与毛总兵二人,务必同心共济,方可结局。本部院历险至此,欲相商为进取计。军国大事,在此一举;本部院有个良方,不知患者肯不肯服用?”
1706914414
1706914415
毛文龙从容答道:“文龙在海外八年,也粗有微功;只因小人从中作梗,军中缺粮少饷,器械马匹从无补充,难遂平虏之志。如若督师能助我粮饷,要帮助成功,一点不难。”
1706914416
1706914417
袁崇焕勉强一笑,无以应答。
1706914418
1706914419
饭饱酒足,告辞出来,袁崇焕说自己的船小不便开设酒席,准备借岛上营帐 一用,明日设宴回请。毛文龙起身相送,“礼甚恭,多密语”,一直送到袁崇焕的船上,两人在船里细谈,二更方散。
1706914420
1706914421
初二日,毛文龙又亲到船上请袁崇焕登岛。酒宴上,袁崇焕与毛文龙亲昵交谈,窃窃私语,三更方散。
[
上一页 ]
[ :1.70691437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