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39304
1706939305
(51) 刘子健《史学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宋代的一些例证》,《食货月刊》15卷第9、10期合刊。
1706939306
1706939307
(52) 斯波義信《劉子健敎授 人と學問》。
1706939308
1706939309
(53) 刘子健《史学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宋代的一些例证》。
1706939310
1706939311
(54) 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第129页。
1706939312
1706939313
(55) 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第161页。
1706939314
1706939315
(56) 刘子健《重印自志》,载《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
1706939316
1706939317
(57) 刘子健《南宋的君主和言官》。
1706939318
1706939319
(58)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第108页。
1706939320
1706939321
(59)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第109页。
1706939322
1706939323
(60)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第59页。
1706939324
1706939325
(61)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第45页。
1706939326
1706939327
(62)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第144页。
1706939328
1706939329
1706939330
1706939331
1706939333
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 序【ix】(1)
1706939334
1706939335
杨联陞
1706939336
1706939337
刘子健教授对于王安石及其时代的最新评价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既基于最近的学术成果,又体现了他对这一问题的独到看法。说它是跨学科的,是因为其中融合了取自政治学、历史学和汉学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作者对于材料的小心运用,达到了批判性人文研究的高标准;他对阐释的兴趣,显示出一种对任何政治学家来说都必要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本书由此展示出双重性:它借鉴了现代中国和日本学者大量具体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主题的各个方面;它为一项详尽而权威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而这项工作当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通过整合这些研究者及其本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刘子健教授能够探索出新的研究角度并激发进一步的研究。
1706939338
1706939339
本书中处理的问题,包括政治思想、中国官僚的行为模式和与国家权力的中央集权化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所有制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者都会欣然承认。为准备本书,作者小心翼翼,不使用不必要的细节或专业术语来增加读者的负担。另一方面,他也没有仅仅因为难以解释而回避复杂的问题。
1706939340
1706939341
正因如此,刘子健教授选择“为地方政府服役”作为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个个案研究,在我看来尤其令人钦佩。【x】役法如果不是最复杂的制度的话,那么也一定是最复杂的制度之一。于是,作者用了一章,成功地为新募役法的背景、特点以及新旧制度的利弊描绘出一幅非常清晰的图景。这本身并不意味着完结。和东亚研究中心的其他成员一样,我很乐意赞助这本充满学术性和启发性的作品。
1706939342
1706939343
1959年5月
1706939344
1706939345
(1) 本书方括号“【】”内数字为原书页码,以下同。
1706939346
1706939347
1706939348
1706939349
1706939351
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 自序【xi】
1706939352
1706939353
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新政是他对时代挑战的回应,显示出与现代方案惊人的相似性;它们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的灵感来源之一,不只是对于巨变时期的许多中国人来说,而且超越于中国之外——比如,对于远至美国的剩余农产品政策。毫不夸张地说,王安石理应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上一页 ]
[ :1.70693930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