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4637e+09
1706946370 [164] 《李白集校注》卷6。校注还云:“雏,文粹、咸本、乐府俱作人。”知宋本《李翰林集》、《乐府诗集》及明本《唐文粹》“胡雏”均作“胡人”。
1706946371
1706946372 [165] 王建军:《透过“胡姬”诗看唐代的民族融合》,《柳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9期。
1706946373
1706946374 [166] 童养年辑:《全唐诗续补遗》卷6施肩吾《过桐庐场郑判官》,《全唐诗补编》第三编,中华书局1992年版。
1706946375
1706946376 [167] 本段史料转引自余又荪《宋元中日关系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4页和王金林《简明日本古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4页。
1706946377
1706946378 [168] 山田宪太郎:《中国的安息香和欧洲的爪哇香》,转引自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47页。
1706946379
1706946380 [169] 《旧唐书》卷110《邓景山传》。同书《田神功传》也云:“神功至扬州,大掠居人资产,鞭笞发掘略尽,商胡大食、波斯等商旅死者数千人。”
1706946381
1706946382 [170] 《全唐文》卷738《表医者郭常》。
1706946383
1706946384 [171] 《资治通鉴》卷270后梁均王贞明五年七月条。
1706946385
1706946386 [172] 张剑光:《唐五代江南工商业布局研究》第5章第5节,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1706946387
1706946388 [173] 朝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全史》第5卷,中国朝鲜历史研究会1985年版,第279页。
1706946389
1706946390 [174] 陈炎:《唐代中国日本之间的海上交通》,《青海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亦有学者认为从第六次遣唐使(701)开始,日本人已经从大津浦出发直达长江口。
1706946391
1706946392 [175] 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卷47《论江淮水灾疏》,四部丛刊本。
1706946393
1706946394 [176] 《全唐文》卷630吕温《京兆韦府君神道碑》。
1706946395
1706946396 [177] 可参拙作:《略论唐五代江南城市的经济功能》,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706946397
1706946398 [178] 《李白集校注》卷26《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
1706946399
1706946400 [179] 《全唐文》卷753《杭州新造南亭子记》。
1706946401
1706946402 [180] 《太平广记》卷251“冯衮”条。
1706946403
1706946404 [181]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40《有美堂记》,四部丛刊本。
1706946405
1706946406 [182] 马令:《南唐书》卷22《卢绛传》,丛书集成初编本。
1706946407
1706946408 [183] (日)木宫泰彦,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引《三代实录》,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15页。
1706946409
1706946410 [184] 可参张振声:《中日关系史》卷1,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07页。
1706946411
1706946412 [185] (日)藤家礼之助著,张俊彦、卞立强译:《日中交流二千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7页。
1706946413
1706946414 [186] 《续日本后纪》卷17,仁明承和14年7月条。张友信,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第110页作“张支信”,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4大中元年六月九日条亦作“张支信”。
1706946415
1706946416 [187] 大庭修:《遣唐使船的形态》,林天蔚等主编《古代中韩日关系研究》,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87年版。
1706946417
1706946418 [188] 叶文程:《中国古代外销陶瓷学术讨论会纪要》,《文物》1982年第2期。
1706946419
[ 上一页 ]  [ :1.706946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