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47080
[519] 《隋书》卷31《地理志下》。
1706947081
1706947082
[520] 《全唐文》卷316李华《杭州刺史厅壁记》。
1706947083
1706947084
[521] 《樊川文集》卷16《上宰相求杭州启》。
1706947085
1706947086
[522] 《全唐文》卷736沈亚之《杭州场壁记》。
1706947087
1706947088
[523] 《文苑英华》卷801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
1706947089
1706947090
[524] 《文苑英华》卷408常衮《授李栖筠浙西观察使制》。
1706947091
1706947092
[525] 《全唐文》卷522梁肃《独孤公行状》。
1706947093
1706947094
[526] 转录自吴宗国:《唐代三吴和运河》,载《运河访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06947095
1706947096
[527] 《新唐书》卷53《食货志三》。
1706947097
1706947098
[528] 《新唐书》卷53《食货志三》。
1706947099
1706947100
[529] 《全唐文》卷297裴耀卿《请缘河置仓纳运疏》。
1706947101
1706947102
[530] 《权载之文集》卷47《论江淮水灾疏》。
1706947103
1706947104
[531] 《韩昌黎文集校注》卷19《送陆歙州诗序》。
1706947105
1706947106
[532] 《旧唐书》卷129《韩滉传》。
1706947107
1706947108
[533] 《新唐书》卷53《食货志三》。
1706947109
1706947110
[534] 《唐大诏令集》卷111《令御史巡定诸道米价敕》。
1706947111
1706947112
[535] 《全唐文》卷630吕温《京兆韦府君神道碑》。
1706947113
1706947114
[536] 《资治通鉴》卷249大中七年末条。
1706947115
1706947116
[537] 《元和郡国图志》卷25《江南道一》。
1706947117
1706947118
[538] 《新唐书》卷54《食货志四》。
1706947119
1706947120
[539] 《吴郡志》卷1《户口税租》。
1706947121
1706947122
[540] 《全唐文》卷519梁肃《吴县令壁记》。
1706947123
1706947124
[541] 《资治通鉴》卷222上元二年正月条。
1706947125
1706947126
[542] 陈勇先生在《唐代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六章第一节中对此有较为深刻的研究,认为在全国25州中,长江下游占了一半多,共13州,从而指出长江下游一、二、三等级的州,占全国一半左右的结论。这个结论与本文中的论述并不相悖,因为陈先生将淮南道的内容引入了文中,而淮南道各州布的等级恰恰很高,而事实上,唐代前期淮南道的麻布纺织水平较高,而江南道的纺织水平要低于淮南道许多,长江以南除一二州外,大部分地区纺织水平非常有限。
1706947127
1706947128
[543] 日野开三郎在《租庸调的研究》(汲古书院1977年版)一书中认为《唐六典》所载贡、赋为开元二十五年,《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开元贡赋为开元七年,李锦绣先生在《唐代财政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上卷第二分册中不同意这种看法,经过分析,她认为:“《图志》所载调物比《六典》所载为时较晚,应在开元末年。”(第431页)笔者比较同意李锦绣先生的观点,所以列表中以《六典》在前,《图志》在后。
1706947129
[
上一页 ]
[ :1.706947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