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47430
[694] 《权载之文集》卷47《论江淮水灾疏》。
1706947431
1706947432
[695] 《全唐诗》卷268耿 《送王秘书归江东》。
1706947433
1706947434
[696] 《全唐诗》卷806寒山《诗三百三首》。
1706947435
1706947436
[697] 《全唐文》卷506章孝标《思越州山水寄朱庆余》。
1706947437
1706947438
[698] 陈祖椝、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59页。
1706947439
1706947440
[699] 《全唐文》卷114徐延寿《南州行》。
1706947441
1706947442
[700] 《白居易集》卷4《南州行》。
1706947443
1706947444
[701] 李长庆:《西安北郊发现唐代金花银盘》,《文物》1963年第10期。
1706947445
1706947446
[702] 《资治通鉴》卷259唐昭宗乾宁元年十一月条。
1706947447
1706947448
[703] 《全唐诗》卷808。
1706947449
1706947450
[704] 《全唐诗》卷243韩翃《送客还江东》。
1706947451
1706947452
[705] 《全唐诗》卷655。
1706947453
1706947454
[706] 《元稹集》卷53《薛公神道碑文铭》。
1706947455
1706947456
1706947457
1706947458
1706947460
唐代经济与社会研究 政治与人物篇
1706947461
1706947463
唐朝赴吐蕃外交使者评述
1706947464
1706947465
从古至今,外交使者在协调不同王朝、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传递政治信息、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功绩卓著。在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唐王朝与吐蕃王朝长达二、三百年的通好、和亲、会盟、战争的交往中,双方的外交使者你来我往、通达各自最高统治者的意图,为各自王朝的利益奔波,在历次政治、军事事件中频频活动亮相,特别引人注目,取得的成绩也可书一笔。在这儿,我们仅就唐出使吐蕃的外交使者作为分析实例,来看看当时外交使者的一些主要任务、外交使者自身具有的一些特点,以及外交使者出使时的艰辛困苦和他们的献身精神。
1706947466
1706947467
1990年第二期《西藏研究》发表了顾吉辰先生的《唐蕃聘使考》,1992年第二期《西藏研究》又发表了黄满仙、章见的《<唐蕃聘使考>补正》,两文比较详尽地将唐与吐蕃间有姓名、有职衔的使者进行了搜检。将上述两文合并统计,唐赴吐蕃的使者约60多位(不包括副使)。当然,史书漏载或史书只书出使而不言外交使者的姓名、职衔的记载还有很多,但一般而言,这些史书记有姓名、职衔的外交使者的活动都是比较重要的,将其进行分析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典型的。本文的分析主要根据上述两文所引材料[1]。不妥之处,尚祈斧正。
1706947468
1706947469
一
1706947470
1706947471
综合唐朝出使吐蕃的60多位有姓名、职衔的外交使者的任务,我们不难发现大体上可以将其划分成以下几大类:吊祭会葬、和好、告册立、告哀、会盟、计会、宣慰、护送公主、责罪、答贺正、报聘等。以下逐项加以简单的分析。
1706947472
1706947473
吊祭会葬:吐蕃赞普死了,常常会派吐蕃使者前来告哀。从道义和礼仪上而言,唐王朝必须派出使者前往吊唁会葬。因此史书上常称这类使者为吊祭使、吊慰使、会葬使等。例高宗永徽元年,松赞干布卒时,派右武卫将军鲜于臣济持节吊祭。仪凤元年,芒松芒赞卒,又派郎将宋令文会葬。玄宗天宝十四年,墀德祖赞卒,派京兆少尹崔光远“持节赉国信册命吊之”。他如墀松德赞、牟尼赞普、墀祖德赞、朗达玛卒时,唐王朝均派使者前往吊祭。当两国关系协调得万里晴空时,即使是赞普母亲死了,唐朝也派出使者去吊祭,以示友好。如玄宗先天二年,金城公主上言吐蕃赞普之母死了,玄宗就令左清道率李敬摄宗正卿,持节使于吐蕃会葬[2]。其他如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逝世时,唐王朝也派遣使者前往吊唁。
1706947474
1706947475
和好:唐与吐蕃关系时有曲折发展,一旦到了互相需要和解或加强友好关系时,便会派出使者重修旧好,重温舅甥之情。如开元二十一年,吐蕃遣使通和好,金城公主献表说:“妹奴奴言:‘李行祎至,奉皇帝兄正月敕书,伏承皇帝万福,奴惟加嘉跃……’”李行祎的任务,就是代表玄宗来看望金城公主,表达和好之意[3]。永泰二年,命大理少卿杨济修好于吐蕃,而吐蕃也“遣首领论泣藏等百余人随济来朝,且谢申好”。代宗时,由于唐蕃之间战争不断,因而到了吐蕃觉得该停战和好时,唐人对战争仍意犹未尽。吐蕃前后派出八批使者求好,但均被唐朝扣押,有至老死不能回家的。德宗即位,为打破双方僵持的关系,以太常卿韦伦率这些吐蕃使者回国,“伦至蕃中,初宣渝皇恩,次述国威德远振,蕃人大悦,赞普入献方物”[4]。一方主动和好,另一方也呼应之。
1706947476
1706947477
告册立:唐王朝新皇帝即位后,常常会派使者通知吐蕃,并重申新皇帝对两国和好重要性的看法。如顺宗即位,以卫尉少卿兼御史中丞侯幼平充入蕃告册立等使。宪宗死,穆宗立,“以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田洎入吐蕃告哀,并告册立”。
1706947478
1706947479
告哀:唐皇帝过世后,朝廷也往往派使者吐蕃。如贞元二十一年二月,因德宗崩,顺宗命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田景度持节告哀于吐蕃,以库部员外郎兼御史中丞熊执易为副使。老皇帝死,新皇帝立,往往时间相差不多,所以有时告哀和告册立合并为一使。
[
上一页 ]
[ :1.7069474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