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48051e+09
1706948051
1706948052 开元四年(716)六月,太上皇睿宗崩于百福殿,年仅五十五岁。失去政权的睿宗也许是郁郁寡欢病死的,这让玄宗和姚崇可以深深地松一口气,威胁政治安全的主要因素终于烟消云散了。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姚崇觉得自己稳定玄宗统治的政治使命差不多了,遂推荐宋璟自代,罢知政事。开元八年前后,被赶到外地任刺史的诸王纷纷回到京城,就连张说也在开元九年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三品,辅助玄宗治理朝政。开元十年,已死的郭元振追赠太子少保。开元十五年,钟绍京重新入朝。
1706948053
1706948054 不过,汪先生又从姚崇与张说矛盾中,得出:“正可从此看出姚崇如何利用当时玄宗忌惮大臣的心理来排斥异己。”[223]又云:“姚崇和这些功臣中间的互不相容,似乎还隐含着用吏治与用文学的政见不同。……开元初年被斥逐的一班大臣,却多数特别以文学见长。”[224]这些说法,笔者认为还是值得推敲的。姚崇和张说的矛盾,纯粹是从稳定玄宗皇位的角度来考虑的,似乎并不存在个人的恩怨。至于说上述数人均以文学见长,有点牵强。数人中除张说外,其他人或许也以文华著名,但的确不是以文学见重的。
1706948055
1706948056 编撰《旧唐书》的史臣曰:“履艰危则易见良臣,处平定则难彰贤相。”又赞曰:“姚宋入用,刑政多端。为政匪易,防刑益难。……不有其道,将何以安?”[225]处于特定的政治环境,姚崇用非常手段保证了玄宗初年政治稳定发展。如果姚崇不这样做,开元时期的政治也许会乱相迭现,开元之治也不会出现。从这一点上说,姚崇的权术显示出了他在政治上的老练和成熟,对唐代政治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1706948057
1706948058 (本文原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
1706948059
1706948060 [1] 本文写作中,主要参考了两文有关唐代使者的内容。因限于篇幅,凡具体事例不注原文出处的,均可在两文中和两《唐书·吐蕃传》中查到。为便于比较对照,文后所附表格也是综合两文而成。
1706948061
1706948062 [2] 《册府元龟》卷979《外臣部·和亲》。
1706948063
1706948064 [3] 《册府元龟》卷979《外臣部·和亲》。
1706948065
1706948066 [4] 《旧唐书》卷148《韦伦传》。
1706948067
1706948068 [5] 《旧唐书》卷196《吐蕃传》。
1706948069
1706948070 [6] 《册府元龟》卷980《外臣部·通好》。
1706948071
1706948072 [7] 《旧唐书》卷196《吐蕃传》。
1706948073
1706948074 [8] 《旧唐书》卷148《韦伦传》。
1706948075
1706948076 [9] 《旧唐书》卷100《解琬传》。
1706948077
1706948078 [10] 《旧唐书》卷60《宗室传》。
1706948079
1706948080 [11] 《新唐书》卷216《吐蕃传》。
1706948081
1706948082 [12] 《旧唐书》卷4《高宗纪》。
1706948083
1706948084 [13] 《册府元龟》卷980《外臣部·通好》。
1706948085
1706948086 [14] 《白居易集》卷56《翰林制诏·与吐蕃宰相阐布敕书》。
1706948087
1706948088 [15] 《太平广记》卷47“宪宗皇帝”条云:“唐宪宗好神仙不死之术,元和五年,内给事张惟则自新罗国回……”
1706948089
1706948090 [16] 《旧唐书》卷97《郭元振传》。
1706948091
1706948092 [17] 《旧唐书》卷138《韦伦传》。
1706948093
1706948094 [18] 《旧唐书》卷156《于 传》。
1706948095
1706948096 [19] 《旧唐书》卷196《吐蕃传》。
1706948097
1706948098 [20] 《旧唐书》卷17上《敬宗纪》、卷173《李绅传》、卷166《庞严传》。
1706948099
1706948100 [21] 《唐会要》卷97《吐蕃传》。
[ 上一页 ]  [ :1.7069480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