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56405
1706956406
【39】 四裔:《隋书》高昌世系夺误。
1706956407
1706956408
【40】 民族:魏晋后,西域华人以高昌、于阗为大宗。
1706956409
1706956410
【41】 四裔:高昌之辫发。
1706956411
1706956412
【42】 四裔:康为康居之地,不可云康居后,云西逾葱岭亦误。《唐书》改匈奴所破为突厥亦误。西逾葱岭亦非《魏略·西戎传》所云。
1706956413
1706956414
【43】 四裔:嚈哒。
1706956415
1706956416
【44】 四裔:西域文化输入中国。
1706956417
1706956418
【45】 四裔:嚈哒伐高车。嚈哒三妻皆蠕蠕侯力发婆罗门妹。婆罗门叛投嚈哒,高车弥俄突之死,部众悉入嚈哒。
1706956419
1706956420
【46】 四裔:突厥缘起诸说。突厥世系。
1706956421
1706956422
【47】 四裔:柔然之亡。
1706956423
1706956424
【48】 四裔:溜与白溜有别。
1706956425
1706956426
【49】 宫室:靺鞨“屋形似冢,开口于上,以梯入之”。
1706956427
1706956428
【50】 四裔:勿吉即瞒咄满住,其民族之名自为肃慎。
1706956429
1706956430
1706956431
1706956432
1706956434
1706956435
两晋南北朝史(图文版)
1706956436
1706956437
两晋南北朝史
1706956438
1706956439
下卷
1706956440
1706956441
吕思勉 著
1706956442
1706956443
1706956444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706956445
1706956446
1706956447
1706956448
1706956450
两晋南北朝史(图文版) 第十七章 晋南北朝社会组织
1706956451
1706956452
第一节 昏 制
1706956453
1706956454
去古渐远,则一切社会制度随社会组织而有变迁。古者贵族之家,皆有妾媵,然其以一人拘多女,实反不如后世富者之甚,故诸侯不再娶之礼,与其一娶九女并存。逮于后世,封建之制既绝,于是继娶之礼兴,而前娶与后继,皆为适室矣。【1】(陈舒谓:“自秦、汉以来,废一娶九女之制,近世无复继室之礼,先妻卒则更娶,苟生加礼,则亡不应贬。”见《晋书·礼志》。《魏律》正杀继母与亲母同,见《晋书·刑法志》。《北史·节义·刘孝翊传》引《令》,为人后者,父母殁并解官,申其心丧,父卒母嫁,为父后者虽不服,亦申心丧,继母嫁不解官,此自因继母非天属之亲,嫁则恩义不存故尔,非其地位与正室有殊也。)此自社会渐趋平等使然,然一切制度,不能一变则其余与之俱变,故其彼此之间,转有不能和协者。《颜氏家训·后娶篇》云:“江左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疥癣蚊虱,或未能免,限以大分,故希斗阋之耻。河北鄙于侧出不豫人流,是以必须重娶至于三四,(《北史·李叔彪传》:孙象,丧妻无子,终竟不娶,论者非之。)母年有少于子者。后母之弟,与前妇之兄,衣服、饮食,爰及婚、宦,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身殁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己者,往往而有。”又曰:“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惟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沉惑之辟,亦事势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与我子争家,提携鞠养,积习生爱,故宠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虐则兄弟为仇,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盖适妾之别,其分自明,至前后妻则贵贱相等,而其子之争斯起矣。此封建之世妻妾之制既更,而承袭之制,不随之而俱变,有以致之也。
[
上一页 ]
[ :1.7069564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