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69948e+09
1706969948
1706969949
1706969950
1706969951
1706969952 图4.76 广东梅县某墓平面图
1706969953
1706969954 此类狭长的墓葬不可能用于合葬,于是就形成了这个地区似乎非常普遍的一种埋葬方式:通过一定方式将两座墓葬合二为一,二者共用一道墓壁(图4.76)[164]和一个前室(图4.77)[165],或在共用的墓壁上以简单的门或窗相连(图4.78、图4.79)[166],或者更正式一些,通过相邻的两个或多个耳室相连(图4.80、图4.81)[167]。在这种双墓结构里,棺木只能放置在狭小而封闭的空间里,使得墓葬形制更像紧邻的另一具棺,而不像常见的外椁。
1706969955
1706969956
1706969957
1706969958
1706969959 图4.77 广东始兴某墓平面图
1706969960
1706969961
1706969962
1706969963
1706969964 图4.78 广东始兴某墓平、剖面图
1706969965
1706969966
1706969967
1706969968
1706969969 图4.79 广东韶关某墓平、剖面图
1706969970
1706969971
1706969972
1706969973
1706969974 图4.80 广东广州沙河镇某墓平、剖面图
1706969975
1706969976 台阶状的墓底、壁柱等特征贯穿于整个六朝墓葬的始终,但在其他地区常见的系列附柱在这个地区却很罕见,玉带式的砌砖方式在这里也很少使用[168]。与其他地区相比,广东的墓葬似乎与南方的流行形制差别最大。当然,墓葬形制的多样化(如小型船篷形墓到奇特的合葬墓)也是其他地区所不见的新的尝试。
1706969977
1706969978 7.广西
1706969979
1706969980 广西北部的中心是宽广的盆地,四周被高原和群山所环抱,这里也是六朝墓葬发现得最多的地区。珠江的众多支流流经这个地区,汇入珠江后在广州入海。沿桂江而上,通过秦代开凿的运河即可转运至湖南的湘江盆地,这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盆地土壤十分肥沃,养育着这里的汉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地区还居住着原始民族,其范围甚至比现在还大。正因为如此,广西发现的墓葬也许并不全是汉人的。总体说来,这里的墓葬都相当守旧,没有太明显的地方特色。
1706969981
1706969982 最早的墓葬是东吴时期的,为石室墓和简单的土坑墓,主要位于盆地边缘的贺州市和贵港市[169]。墓葬中出土的刀和剑表明这里是曾经的边疆。
1706969983
1706969984 位于河流沿岸的梧州晋墓,以长长的前室、横向的短后室和券顶式的墓顶为特征,其中一座墓的壁面上涂有一层厚0.5厘米的灰泥(图4.82)[170]。除了一座十字形的墓(图4.83)[171],其余都是非常常见的“凸”字形墓。
1706969985
1706969986 广西像其他地区一样,到南朝才出现结构较为复杂的墓葬,主要发现于广西北部的融安地区,有着较深的台阶状墓底、壁柱,墓葬为三段式的结构。其中一座采用了玉带式的砌砖方式,这也是这个地区发现的最早一例(图4.84、图4.85)[172]。尽管与湖南毗邻,但墓葬与同时期的湖南地区相比差异较大,因此,广西墓葬似乎是一种独立发展起来的地方类型。
1706969987
1706969988
1706969989
1706969990
1706969991 图4.81 广东揭阳某墓平、剖面图
1706969992
1706969993
1706969994
1706969995
1706969996 图4.82 广西梧州某墓平、剖面图
1706969997
[ 上一页 ]  [ :1.7069699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