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97008e+09
1706970080 四川流行在崖壁上开凿墓葬,被称为岩墓或崖墓,这是四川墓葬最具特色之处,也是墓葬形式随环境改变的又一例证。这类墓葬的建造程序是,先在倾斜的崖壁上凿出一道口子形成墓道,待墓底稍加平整之后,再从岩石中开辟墓门以及墓室[178]。四川地区有一些非常精致的东汉多室崖墓,往往一座墓葬中会安葬多具遗体(但也就2~3具),遗体旁放着大量随葬品,如成都天迴M3有8个墓室,内葬14具遗体[179]。汉代灭亡后,社会的动乱使得埋葬的规模也随之变小,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钱币作为随葬品在墓葬中开始减少。在汉墓中,以数百枚用麻绳串起来的钱币作为随葬品非常常见,但在汉以后的墓葬中,随葬铜钱总共只有10枚左右,用树枝串在一起[180]。
1706970081
1706970082 不过,汉代的衰亡对墓葬产生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地方经济条件也是引起墓葬变化的重要原因。这种墓葬形制上的过渡情况,可以忠县境内离长江支流上游不远处的涂井崖墓为例。涂井墓葬不如上述墓葬精致,但随葬品却很丰富。在已发掘的15座墓中,有7座单室墓(图4.95)、3座双室墓(图4.96),其余5座为多室墓(图4.97)。墓葬中除出土了3000多枚铜钱,还有600多件其他随葬品。墓葬的奢华可能反映了当地盐业生产的兴盛情况。根据出土铜钱,可知15座墓中只有一座是东汉晚期的,其余的都被认为属于蜀汉时期。
1706970083
1706970084
1706970085
1706970086
1706970087 图4.95 四川涂井某单室墓平、剖面图
1706970088
1706970089
1706970090
1706970091
1706970092 图4.96 四川涂井某双室墓平、剖面图
1706970093
1706970094
1706970095
1706970096
1706970097 图4.97 四川涂井某多室墓平、剖面图
1706970098
1706970099
1706970100
1706970101
1706970102 图4.98 四川涂井墓葬陶俑
1706970103
1706970104 随葬品中有9把环首铁剑,长度在101厘米~124厘米之间,分别安放在死者身旁。随葬品中最值得注意的也许是158件模型和俑,包括家畜、家禽、池塘和建筑模型(10件),其中部分随葬品已见于第三章的描述。100件陶俑中有65件出自同一座墓葬M5中(图4.98),其余陶俑分别发现于M9、M12、M13中,分别代表了伎乐、舞者以及奴仆,只有3件俑手持武器,其中一件是妇女形象。这些俑与天迴汉墓所见十分相似,不同的是陶器的类型和青瓷的数量。根据墓中出土钱币,推测这批墓葬的年代要稍晚一些[181]。
1706970105
1706970106 发现这类崖墓的另一个地点是昭化,位于从重庆逆流而上的嘉陵江沿岸,毗邻川甘边界。这批墓葬中有32座单室墓,墓葬形制为前窄后宽,除了后壁是直壁,其他各壁都略微向外起弧,墓顶呈拱券形,券拱从墓顶一直延至两侧的墓底(图4.99)。墓室地面朝墓门微微倾斜以便于排水,一般从墓门沿着墓道凿有排水沟,一直通向崖边。墓门以砖封堵,其余砖块和岩石则作为障碍堆垒在门口。墓室深度不一,1.2米~2.4米不等,平均1.99米。还有一些规模更小的墓葬带有简单的壁龛,似乎专为埋葬儿童而建。在32座墓中,半数以上带有砖砌或石砌的棺床,棺木只残留有棺钉和木屑。从墓中随葬品和残留的骨骼碎片可知,多数墓中的死者头向后方(14座墓葬中,11座有这种现象)[182]。
1706970107
1706970108
1706970109
1706970110
1706970111 图4.99 四川昭化M7墓平、剖面图
1706970112
1706970113
1706970114
1706970115
1706970116 图4.100 四川昭化M23墓平、剖面图
1706970117
1706970118
1706970119
1706970120
1706970121 图4.101 四川昭化M19、M20墓平面图
1706970122
1706970123 M23(图4.100)出土了一枚“阴平太守”铜印章。阴平位于昭化上游,即今甘肃省文县地区,曾是曹魏的一个郡,所以当时这个地区可能地属曹魏而非蜀汉。出土印章表明这是阴平太守与妻子的合葬墓,尽管墓葬未被盗扰,但少得可怜的奢侈随葬品只有3枚银发钗、17颗玻璃珠以及两个小炭雕。与墓群中的其他墓葬一样,这座墓反映了当时总体上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
1706970124
1706970125 除平均深度在1.99米的昭化崖墓群,附近还发现了一批规格稍高的崖墓群,平均深度在2.04米。这批墓葬同样是后部稍宽,不过券顶没那么高(图4.101)。由于缺乏断代的依据,这批墓葬只能被大致断为六朝时期,无法进行更精确的断代[183]。大致属同一地区的涪江流域的漳明也发现了一些形制相似的墓葬,这里涪江流经的河谷与嘉陵江河谷平行。这个地区的墓葬随葬品更为稀少,但与昭化一样,男性都以一把铁刀或短剑随葬,也许反映了此类边疆地区对安全的重视[184]。
1706970126
1706970127 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区也像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建造的是砖室墓。成都附近的五道渠墓就是一例,根据墓中出土的大量钱币,可将其断为蜀汉时期。这是一座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墓门两旁排列着一些较为特殊的柱子(图4.102)。墓砖侧面印有钻石状图案,错缝平砌。墓中较特殊的发现是一盏铜灯,为龟蛇缠绕的玄武形,象征着北方(图7.14)[185]。
1706970128
1706970129
[ 上一页 ]  [ :1.706970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