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73458
1706973459
[38] 孙机:《先秦、汉、晋腰带用金银带扣》,《文物》1994年第1期,第50~64页。这篇文章主要是对这些牌形带具所做的研究,也涉及一些中亚材料。
1706973460
1706973461
[39] 孙机:《我国古代的革带》,《文物与考古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第307页。关于这里的外来词,参见Alvin P.Cohen,comp. Selected Works of Peter A.Boodberg.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pp.136-137,以及所引文献。
1706973462
1706973463
[40] 王仁湘:《带扣略论》,《考古》1986年第1期,第65~75页,讨论了带扣在春秋时期的初始形状,将其分为六个类型,每个类型之下又分为若干亚型。
1706973464
1706973465
[41] 王仁湘:《带扣略论》,《考古》1986年第1期,第73页。
1706973466
1706973467
[42] 贠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北周墓葬发掘报告》,第69~70页,第157~160页,图149,图版173。贠安志对这种带具的定名及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记录,但关于带扣问题,他只说腰带很小,足以穿入带扣,称这种腰带曾被实际使用过。
1706973468
1706973469
[43] 确定带扣用途的主要问题是它们在墓中的位置极少被提及,有的情况更复杂,如在朝阳袁台子东晋墓报告中,银质的牌形带具和带扣皆被称为“带扣”,因此很难弄清带扣在墓葬平面图(第29页)中指的是哪一件器物,参见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朝阳地区博物馆文物队、朝阳县文物馆《朝阳袁台子东晋壁画墓》,《文物》1984年第6期,第37页。
1706973470
1706973471
1706973472
1706973473
1706973475
六朝文明 第十章 铠甲和武器
1706973476
1706973477
六朝时期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分裂、动乱以及大规模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以为这一时期的墓葬中,能够从较高层次上反映当时的武装冲突情形,但目前的考古发掘并没有发现太多的军事装备,无论攻击性武器,还是防御性武器都不多见。不过,这个时期确实在军事上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展,这些发展对战争方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1706973478
1706973479
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铠甲都是薄片状的,即由许多小甲片构成,每个甲片四角都有孔,可以连缀在一起。甲片有的是用涂漆的皮革做成的,也有的是铁质的;金属甲片是在汉代开始出现的。鱼鳞甲指的是仅将上缘固定在背衬上的甲片,层层垒叠起来,做成鱼鳞状。这种鱼鳞甲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而在中原,鱼鳞甲也与胡人有关,有些可能是胡人雇佣兵所用。
1706973480
1706973481
不管是锁子甲(中国人曾在中亚见到过),还是西方式的鱼鳞甲,都没在中原地区使用过。六朝时期的各种铠甲都极少保存下来。除了内蒙古两座北魏墓葬中发现的铁甲片[1],只有几例重要的发现。在辽宁北票冯素弗墓中,出土了180多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甲片(图10.1)。其中较大的(大到6厘米×13厘米)可能是马用的铠甲,较小的才是穿在人身上的。从甲片上孔的数量和残留的绳索看,这种铠甲的结构显然非常复杂[2]。在辽宁朝阳一座公元4世纪的慕容鲜卑石室墓中出土了一些铁甲的构件,包括一件由34块甲片铆接而成的头盔,一件由33块甲片组成的护颈(图10.2),一件马首甲(图10.3),它与其他发现在中国北方以及韩国、日本的铠甲非常相似。此外,还出土了一千多件甲片,但已经无法复原[3]。另外一处重要发现是在邺南城城门前的护城河底发现的,邺南城建成于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被毁[4]。在这里共计发现了37段属于不同部位的数以百计的甲片,其中25段属于身甲,12段属于头盔[5]。此外,在新疆尼雅和米兰还发现了髹漆的皮甲片,甲片上饰有各种图案,这种图案是先在皮革上涂上各色颜料,然后剪出不同颜色的甲片。成套的皮质铠甲还没有发现过,不过皮甲一定比金属铠甲的色彩要鲜艳得多[6]。尽管上述这些发现都是非常有用的资料,但我们主要还得依靠墓葬中的俑和壁画,以及文献资料来探讨六朝铠甲的发展情况[7]。
1706973482
1706973483
1706973484
1706973485
1706973486
图10.1 冯素弗墓出土甲片
1706973487
1706973488
1706973489
1706973490
1706973491
图10.2 辽宁朝阳前燕铁盔和护颈
1706973492
1706973493
1706973494
1706973495
1706973496
图10.3 西安草厂坡出土马首甲
1706973497
1706973498
关于六朝早期铠甲的种类,可以从曹植(公元192~232年)的一份上表中有所了解。曹植在表中,表示要上交自己的铠甲,此举无疑是为了消除别人对他有谋反企图的疑心:“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今代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自理。”[8]
1706973499
1706973500
1706973501
1706973502
1706973503
图10.4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铁甲
1706973504
1706973505
这里的黑光和明光,当指的是两种高级铠甲,前者可能是表面髹有黑漆的皮甲或金属甲,后者则是没髹漆的铁甲,两种铠甲在阳光下都会闪闪发光[9]。对这两套铠甲的样式,并没有进一步的描述,很可能与汉代早期的铠甲类似(图10.4)[10]。不过,六朝时期的这种片状铠甲,应当就像墓葬武士俑所见的一样,甲片呈向上垒叠状排列(图10.5),这种甲片排列的方向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不像汉代那样向下排列。采用这种垒叠方式的原因并不清楚,不过从上述邺城所见的甲片实物来看,它并非工匠们的突发奇想。
1706973506
1706973507
[
上一页 ]
[ :1.7069734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