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983846
第三类,写得道成仙,人死复生及其他怪异之事,其中死而复生事尤多。如云西汉入葬之人至汉末竟能生还,且谈论往事如数家珍。这些都是方术家言,荒诞虚妄,不足凭信。不过作者对此类传闻则是深信不疑,故而津津乐道。后代小说家也往往将这些幻想情节演绎成一个个动人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1706983847
1706983848
本卷中篇幅最长的一则是关于徐偃王的传说。徐偃王是周朝东方民族的传说人物,其事流传甚广,后世人民敬慕他、纪念他,曾建了不少庙宇。最早详载其事迹的《徐偃王志》盖东汉时的作品,惜原书已佚,幸赖《博物志》辑录而得以保存一鳞半爪,先秦诸子中关于徐偃王的记载都不及《博物志》所录详尽,足见其书在古代文献辑佚方面的价值。
1706983849
1706983850
1706983851
1706983852
1706983854
博物志新译 异 闻
1706983855
1706983856
1706983857
原文
1706983858
1706983859
7·1 昔夏禹观河,见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岂河伯也〔1〕?
1706983860
1706983861
1706983862
注释
1706983863
1706983864
〔1〕人鱼:俗称娃娃鱼,长有四只脚,叫声如婴儿啼呼。河伯:传说中的河神。
1706983865
1706983866
1706983867
译文
1706983868
1706983869
从前夏禹在黄河上观览,看见一条长长的人鱼,身子浮出水面,说:“我是河精。”这河精莫非就是河伯吧?
1706983870
1706983871
1706983872
原文
1706983873
1706983874
7·2 冯夷,华阴潼乡人也〔1〕,得道成水仙,是为河伯〔2〕。岂道同哉〔3〕?仙人乘龙虎〔4〕,水神乘鱼龙。其行恍惚〔5〕,万里如室。
1706983875
1706983876
1706983877
注释
1706983878
1706983879
〔1〕冯夷:《史记·滑稽列传》“苦为河伯娶妇”张守节正义:“河伯,华阴潼乡人,姓冯氏,名夷。浴于河中而溺死,遂为河伯也。”华阴:县名,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1706983880
1706983881
〔2〕“得道”两句:原作“得仙道,化为河伯”,范校据《后汉书》注引《圣贤冢墓记》等补正。按:《太平御览》卷一、卷六十四引作“得道水仙,为河伯”,可助成范说。水仙:水中的神仙。
1706983882
1706983883
〔3〕岂道同哉:此句盖言下文的“仙人”与“水神”成仙成神的道并不相同。
1706983884
1706983885
〔4〕“仙人”句:“仙人”原作“仙夷”,范校据文意和古文字中“夷”字象“人”形而改。
1706983886
1706983887
〔5〕恍惚:隐约不清,难以捉摸与辨认。
1706983888
1706983889
1706983890
译文
1706983891
1706983892
冯夷是华阴县潼乡人,他得道后变成了水仙,就是人们所称的河伯。神仙之道难道是相同的吗?仙人乘的是龙和虎,水神乘的是鱼和龙。他们行踪不定难以捉摸,哪怕远行一万里也好像在室内行动那样自如。
1706983893
1706983894
1706983895
原文
[
上一页 ]
[ :1.7069838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