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0167e+09
1707001670
1707001671 所以,沛县县令的“恐”,“恐”的只能是身边的变故,也就是薛县的反叛。
1707001672
1707001673 在个人命运的角度,则是陈武帮了刘邦“大忙”,所以,虽然“晚从”,晚到楚汉之争末期才加入汉军,陈武(也称柴武)在《史记》《汉书》记载的“元功十八侯位次”中都排第十三,也算是刘邦知恩图报。
1707001674
1707001675 那么,为什么沛县县令在旬日之间,态度又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1707001676
1707001677 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秦二世元年九月”条[84]:
1707001678
1707001679 秦:楚兵至戏。
1707001680
1707001681 楚:周文兵至戏,败。
1707001682
1707001683 项:项梁号武信君。
1707001684
1707001685 汉:沛公初起。
1707001686
1707001687 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1707001688
1707001689 (秦二世元年)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
1707001690
1707001691 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85]
1707001692
1707001693 也就是说,在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反叛之后的几个月间,秦二世对于东方的反秦浪潮并不重视,类似的问答也可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可以说是完全不愿意相信。
1707001694
1707001695 所以,面对“大股”的反秦义军,秦朝郡县的发兵权力是不足以对抗的,毕竟“县卒”和“都尉屯”都不可能达到万人规模,而陈胜初期时已有数万人,周文入关中时更是“兵数十万”,所以,《史记·李斯列传》中说:
1707001696
1707001697 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群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86]
1707001698
1707001699 丞相李斯的亲儿子担任三川郡守,在吴广、周文等人向西略地的过程中,任其往来而没能阻止,这样残酷的现实终于将秦二世拉出自己的“幻想”,秦帝国的官僚组织开始发挥作用,即动员关中兵力并“派将出征”,迅速扭转了局面。
1707001700
1707001701 而周文(周章)战败的消息,当然也会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邮传送达诸郡县。也就是说,沛县县令即将迎来关中杀出的“秦朝大军”,他也不需要出城讨捕盗贼,只需要“守住沛县”就可以免罪,如果他此时反秦,就要掂量掂量能不能活过这次讨伐,两相权衡之下,他的“闭门”反复也就毫不奇怪了。
1707001702
1707001703 更重要的是,当秦朝的官僚组织恢复运行时,之前满足于“自守”的郡县,也开始活跃,见《汉书·高帝纪》:
1707001704
1707001705 (秦二世二年)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87]
1707001706
1707001707 也就是说,刘邦起兵两个月后,泗川郡守壮非但没有带兵扑灭沛县的刘邦势力,反而越过沛县进攻了陈武盘踞的薛县,并在会战中战败,在逃亡到戚县时,被刘邦部下的左司马杀死。
1707001708
1707001709 整个过程可谓匪夷所思,但如果结合另一条记载,就清晰一些了,见《史记·高祖本纪》:
1707001710
1707001711 攻胡陵、方与,还守丰……秦泗川监平将兵围丰,二日,出与战,破之。命雍齿守丰,引兵之薛。[88]
1707001712
1707001713 此事,《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录在“秦二世二年十月”条:
1707001714
1707001715 击胡陵、方与,破秦监军。[89]
1707001716
1707001717 这样,前后的事实就连起来了:
1707001718
1707001719 九月,刘邦起兵收沛县“二三千人”。
[ 上一页 ]  [ :1.707001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