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04731e+09
1707004731 事实上,他的三千子弟兵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甚至可以说是“叛服无常”。具体的解析,将在下一章中详细展开。
1707004732
1707004733 而他真正的倚仗,恰恰是制度的力量,也就是“秦制”给他的帮助。
1707004734
1707004735 自起兵开始,刘邦就以“县公”身份担任“主家”,建设了日后王朝的基础结构,那就是以《墨子·号令》中记录的秦制“县守兵”体系为基础的“二元体制”并行:
1707004736
1707004737 (1)主—客;
1707004738
1707004739 (2)吏—卒。
1707004740
1707004741 主客关系,是将“新人”以“宾客”的角色纳入刘邦的个人关系圈子之中,“客”的身份又分为“家族”“势力”和“诸将”三种:
1707004742
1707004743 (1)家族,如萧何、周苛、郦食其、吕泽等从属合作者;
1707004744
1707004745 (2)势力,如王陵、张良等“厩将”,属于“同盟合作者”;
1707004746
1707004747 (3)诸将,没有“客”之名,却以特将、将军、骑将、越将、慎将身份从属者。
1707004748
1707004749 吏卒关系,则是刘邦以“县公”身份为“城守”,所统属的“属吏”,以及“诸将”和“客”自行统带的“吏卒”:
1707004750
1707004751 (1)属吏,如曹参、樊哙等以中涓、舍人职位从起的部下;
1707004752
1707004753 (2)吏卒,如归属于王陵、陈豨、郦商等人的“军吏”与“卒”。
1707004754
1707004755 在战场之上,刘邦本人以“家吏”为直属队担当突击矛头,以“诸将”统领不超过100人规模的士卒为羽翼,再以此聚合成为“军队”,以刘邦个人的武猛强悍,将其他的“客”,压服在“沛公”的组织之下。
1707004756
1707004757 再以“沛公”暴力组织为资本,借取楚将、魏王的名义,压服其他的“将军”“特将”“列侯”,构成更大规模的“武安侯、砀郡长”组织。
1707004758
1707004759 进而以“武安侯、砀郡长”组织,与楚怀王、项羽周旋,获得汉王的权位,才完成了对部下“主客关系”和“吏卒关系”的改造,形成全新的“君臣关系”。
1707004760
1707004761 直白地说,这个集团自始至终以刘邦一个人为核心,发散出数以百计的“个人关系”网络,而并不是通过某个集团对其他集团的笼络、控制,“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1707004762
1707004763 这也是韩信评价刘邦“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全句的精髓所在。
1707004764
1707004765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邦不是“王”,甚至不是“侯”,对于脚下的任何一块土地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更对任何一个下属都不具备“绝对”的权威,楚人有楚王,魏人有魏王,直到他灭亡了秦朝,以汉社稷替代秦社稷,才算成了鸠占鹊巢“秦地”的汉王。
1707004766
1707004767 在这之前,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刘邦。
1707004768
1707004769 [1]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
1707004770
1707004771 [2]缪文远:《战国策考辨》,第68页,中华书局,1984年;陈伟:《楚“东国”地理研究》,第140页注释35,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707004772
1707004773 [3]周振鹤:《〈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
1707004774
1707004775 [4]行程地点据《史记》整理,黑体字为“功臣表”中涉及的列侯“从起”地点。
1707004776
1707004777 [5]司马迁:《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汝阴侯夏侯婴)以令史从降沛,为太仆,常奉车”。
1707004778
1707004779 [6]司马迁:《史记》卷十九《惠景间侯者年表》,“(樊侯蔡兼)以睢阳令从高祖初起阿,以韩家子还定北地,用常山相侯,千二百户”。
1707004780
[ 上一页 ]  [ :1.7070047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