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09403e+09
1707009403
1707009404 刘邦实际上是理智战胜了感情,拿戚夫人和儿子的生命做代价,换取了王朝的存续,而两人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戚夫人痛哭流涕,刘邦连酒都喝不下去了。
1707009405
1707009406 在刘邦死后,最能见吕后威势的,是吕后死后,代国君臣的评价,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张武等议曰:
1707009407
1707009408 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15]
1707009409
1707009410 “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刘邦杀人放火一辈子有威不奇怪,吕太后一个深宫妇人敢拿尽杀诸将来敲打下属,还不够“威”吗?
1707009411
1707009412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刘邦对萧何的囚禁和敲打,从时间看,应该也与“商山四皓”事件有关,属于一种意志受挫的发泄,而对樊哙,则纯粹是“恨”了。
1707009413
1707009414 见《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707009415
1707009416 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16]
1707009417
1707009418 两人的关系是“连襟”,所以在诸将中最为亲昵。
1707009419
1707009420 但是,这种亲密关系,在刘邦即将不久于人世时,成了重要的隐患:
1707009421
1707009422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1707009423
1707009424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1707009425
1707009426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1707009427
1707009428 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17]
1707009429
1707009430 也就是说,刘邦快死的时候,有反吕者跟他告发,如果你死了,樊哙会带兵把戚夫人、赵王都杀了,刘邦大怒,派出陈平和周勃去杀樊哙,夺他的兵权。
1707009431
1707009432 注意,刘邦杀樊哙的旨意的真正目的是借人头警示吕后,不要报复戚夫人和赵王。结果,陈平害怕吕后,只是把樊哙抓回了长安,这个警示作用也就不存在了,尤其是在高祖死了之后,吕后干脆赦免了樊哙。
1707009433
1707009434 综上所述,刘邦对樊哙的杀心,早在他想换太子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因为樊哙明显根本不和自己一条心。所以,在将死之际,安排后事也想把樊哙弄死,削弱吕氏的力量,同时警告吕氏,不要太过分,而且,让掌握重兵的周勃、陈平与吕氏彻底站在对立面,也有利于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
1707009435
1707009436 只是没想到,人走茶凉,一切凉凉。
1707009437
1707009438
1707009439
1707009440
1707009441 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 [:1706999519]
1707009442 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 第三节 汉文帝登基意味着刘邦的汉朝已经死去
1707009443
1707009444 汉文帝登基后,西汉政坛的基本规则,已经不再以刘邦预期的剧本向下演出,而是不断地消解、架空,直至被一个全新的规则完全替代。
1707009445
1707009446 《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
1707009447
1707009448 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18]
1707009449
1707009450 在刘邦的时代,相国是中央政权的代表,南、北军兵权,是中央军权的代表,诸侯王相,是地方政权的代表。这些权力都掌握在军功集团的金字塔尖,一部分权势在列侯手中,站在他们头上的,则是刘姓的皇室和刘姓的诸侯王。
1707009451
1707009452 双方的关系,说到底就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所以才有《史记·吕太后本纪》里司马迁的赞词:
[ 上一页 ]  [ :1.7070094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