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14844
1707014845
为秦一统天下作出卓越贡献的李斯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
1707014846
1707014847
汉代著名的财政专家桑弘羊这样评价商鞅:“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1707014848
1707014849
宋代的王安石是古史中唯一能与商鞅媲美的改革家,他的说法颇有中恳之处:“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1707014850
1707014851
不论世人喜欢或厌恶商鞅,都不能否认他导演了历史上最深刻、最成功的变法,富国强兵的理想实现了,秦国吞并天下的大门也由此开启。
1707014852
1707014853
1707014854
1707014855
1707014857
秦朝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前221-前206 十四 “屌丝”逆袭:张仪的励志故事
1707014858
1707014859
魏国的霸业凋零,秦国的霸业方兴。
1707014860
1707014861
有趣的是,打败魏国的正是魏国人。从春秋时代始,晋国就是人才辈出之地,三家分晋后,魏、赵、韩三国仍是人才鼎盛,其中又以魏国为最。当魏国最强盛时,各国人才纷纷涌入,吴起、孙膑、商鞅都是其中佼佼者。结果呢?吴起被陷害去了楚国;孙膑被砍掉膝盖去了齐国;商鞅郁郁不得志去了秦国。此后便出了怪事,在魏国混得没人样的人,到了秦国后却成了一条龙,魏国几乎成了秦国的人才培训基地。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即纵横)强秦者大抵三晋之人也。”
1707014862
1707014863
商鞅死后,又有两个大神级的人物,从魏国去了秦国。
1707014864
1707014865
这两位大神,一个是公孙衍,一个是张仪。
1707014866
1707014867
此二人,皆是战国纵横家之代表人物。
1707014868
1707014869
所谓纵横,即合纵与连横,韩非子释义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随着群雄兼并战争的加剧,外交活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这给了纵横家脱颖而出的机会。一批权谋大师横空出世,令纵横术光芒四射,他们也成为那个时代真正的英雄与偶像。
1707014870
1707014871
先说说公孙衍。
1707014872
1707014873
他是魏国阴晋人,早年生平不可考,只知道曾在魏国当过官。估计混得不好,他便离开魏国,到秦国去碰碰运气。此时秦国广纳贤才,公孙衍如鱼得水,很快便声名鹊起。
1707014874
1707014875
秦惠王上台后,致力于全面收复河西之地。
1707014876
1707014877
公元前333年(商鞅被杀后五年),公孙衍率秦国兵团攻打魏国在河西的军事据点雕阴城,大败魏军。他不遗余力地攻打自己的祖国,秦惠王显然很满意,把他提拔为大良造。秦国如旭日初升,魏国却已暮气沉沉,老迈的魏惠王再无进取雄心,对付秦国虎狼般的进攻,他祭出的法宝是割地求和,把公孙衍的故乡阴晋城割让给了秦国,秦惠王将其更名为宁秦。
1707014878
1707014879
战争向来没有中庸之道,魏国退一步,秦国则进一步,此消则彼长。公元前331年,秦惠王派公子卬对河西发动史无前例的猛攻。魏军兵败如山倒,统帅龙贾被生擒,战死者不计其数。在《史记》一书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见于《魏世家》,记为:“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秦本纪》则记为:“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前者为魏方的记录,后者为秦方的说法。不管哪种属实,都证明秦国大胜而魏国大败。
1707014880
1707014881
秦军乘胜而进,渡过黄河,攻入魏国,兵围焦、曲沃。
1707014882
1707014883
魏惠王再无继续战斗的勇气。他在位时间已经长达四十余年,或许是年龄的原因,或许是战场不断遭遇的惨败让他心灰意冷、自信全无,他再也牛不起来了。这一次,魏惠王将河西之地全部割给秦国,以换取和平。
1707014884
1707014885
自公元前419年魏文侯筑少梁城、经略河西以来,经过八十九年的反复争夺,魏国最终在河西战争中败北。全面收复河西,是秦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钉子已经拔除,通往中原的大门即将打开,灼人的烈焰很快就要烧向东方。
1707014886
1707014887
魏国老大地位不再,从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在东方诸侯中,在“围魏救赵”及马陵之役中异军突起的齐国取代魏国成为老大。
1707014888
1707014889
公元前334年,齐、魏两国在徐州相互称王,此举意味着周天子的王号失去权威。此后,各诸侯相互称王。
1707014890
1707014891
公元前325年,秦惠王正式称王。几个月后,韩宣惠王称王。公元前323年,赵、燕、中山等国称王。至此,战国七雄全部称王,分别是齐威王、秦惠王、楚怀王、魏惠王、韩宣惠王、赵武灵王与燕易王。
1707014892
1707014893
仅仅十一年的时间,重要的诸侯国全部称王,宣告周王室“天子至尊”时代被彻底终结。春秋时代“尊王”的口号彻底被抛弃,各国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战,当然其间也有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但多数都是短暂性的。连横也好,合纵也罢,如何选择,都要视自己的利益而定。战国历史进入到一个更加残酷的阶段,战争规模更大,也更血腥。
[
上一页 ]
[ :1.7070148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