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15642e+09
1707015642
1707015643 想要夺鼎,却死于鼎之下。这就是秦武王的宿命,他为鼎而生,也为鼎而死。
1707015644
1707015645 秦武王之死引发秦国政坛的动荡。
1707015646
1707015647 他死得太突然,膝下无儿,谁能成为下一任秦王呢?各方势力粉墨登场,争权逐利,最有实力问鼎王座的是武王的两个兄弟,一个是公子壮,一个是公子稷。
1707015648
1707015649 公子壮是秦武王的亲弟弟,秦惠王的嫡子,根正苗红,最有资格继承王位。他得到惠文王后与武王后的支持。
1707015650
1707015651 公子稷是秦惠王的庶子,当时入质燕国,远在天边,看上去即位可能性很小。然而,他的母亲芈八子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芈八子是楚国人,工于心计,深得秦惠王宠幸。更重要的是,芈八子的两个弟弟在秦国政坛上是重量级的人物。
1707015652
1707015653 她的两个弟弟,一个叫魏冉,被封为穰侯;一个叫芈戎,被封为华阳君。有人会奇怪,既是兄弟二人,怎么姓氏不同呢?说来有趣,魏冉与姐姐是同一个妈生的,芈戎与姐姐是同一个爸生的。也就是说,魏冉与芈戎虽名为兄弟,既不是同一个爹,也不是同一个妈,两人没有丝毫血缘关系。
1707015654
1707015655 除此之外,秦国大夫向寿也是芈八子的外族亲戚。
1707015656
1707015657 芈八子果断刚强,她与弟弟魏冉秘密从燕国接回公子稷,立为秦王,他就是秦国史上著名的秦昭王。芈八子一跃成为太后,史称宣太后。不甘示弱的惠文王后、武王后也拥立公子壮为秦王,史称“季君”。
1707015658
1707015659 一个国家冒出两个国王,这怎么行?
1707015660
1707015661 有一个王必定要死。
1707015662
1707015663 内战无可避免。
1707015664
1707015665 宣太后把弟弟魏冉提拔为将军,镇守首都咸阳。先发制人的战略使她赢得了政治上与军事上的主动权。为了得到军方的支持,宣太后留用名将樗里疾为丞相。
1707015666
1707015667 这是秦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内乱,史称“季君之乱”,内战整整持续了三年。在魏冉的铁腕下,昭王的军队彻底打垮了季君的军队。失败者的下场殊为可怜,政治斗争残酷无情。在宣太后的指示下,魏冉尽诛公子壮(即季君)、惠文后、昭王异母兄弟以及追随季君的大臣。只有一个人免于一死,她就是秦武王的王后,被逐回自己的娘家魏国。
1707015668
1707015669 由于秦昭王年龄尚幼,宣太后与魏冉遂专国政,威震秦国。
1707015670
1707015671 三年的内乱令秦国无暇东顾,齐国乘机主导中原政局。备受战争之苦的东方诸侯们终于有了一线喘息之机,他们能翻盘吗?
1707015672
1707015673
1707015674
1707015675
1707015676 秦朝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前221-前206 [:1707012850]
1707015677 秦朝原来是这样:历史中国·前221-前206 二十 自投罗网:诱拘楚怀王
1707015678
1707015679 自从张仪离开后,秦国强势外交大受挫折,在列国中形同孤家寡人。持续三年之久的“季君之乱”,令秦国对外扩张戛然而止。
1707015680
1707015681 内战结束后,执掌权柄的宣太后与魏冉再次把目光投向东方。要恢复强势外交,首先就得找盟友。宣太后与魏冉都是楚人,当然想把楚国拉入自己阵营。
1707015682
1707015683 齐宣王不能袖手旁观了。
1707015684
1707015685 当年楚怀王被张仪忽悠,与齐国断交,还派人咒骂齐宣王,摆出决裂的架势。只是楚国非但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倒被秦国打得元气大伤。齐宣王对楚怀王的行径当然耿耿于怀,只是他大人不计小人过,当务之急是要防止楚国再次投入秦国怀抱。
1707015686
1707015687 齐宣王给楚怀王写了一封信:“我听说楚国要事奉秦国。这样的话,魏国与韩国势必会担心,肯定也得倒向秦国;魏、韩倒向秦国,燕、赵必然也要追随其后。魏、韩、燕、赵四个国家争先要事奉秦国,楚国在秦人眼中,不过就是一个郡县罢了。大王何不与寡人结为联盟,齐心协力招揽魏、韩、燕、赵四国。六国合纵,共尊周室,可安兵息民,令行天下了。到时大王必定声名远扬,统率各路诸侯讨伐秦国,击破秦国是必然的。大王曾被张仪忽悠欺骗,丧失汉中地,兵败蓝田,天下人莫不替大王深感痛惜与愤怒。现在听说楚国想事奉秦国,这件事请大王要深思熟虑。”
1707015688
1707015689 要倒向秦国还是倒向齐国呢?
1707015690
1707015691 楚国大臣们认为国家蒙受奇耻大辱后,“必将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要报仇雪恨,就得与齐国结盟。楚怀王同意了,于是齐、楚达成合纵同盟。不久后,在宜阳之战中损失六万精兵的韩国也加入同盟。
[ 上一页 ]  [ :1.7070156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