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1483e+09
1707021483
1707021484 请允许我采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全景展现变法主角商鞅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复杂的心路历程。
1707021485
1707021486
1707021487
1707021488
1707021489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1707018993]
1707021490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第四章 商鞅变法
1707021491
1707021492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1707018994]
1707021493 一 我是商鞅(上):入秦
1707021494
1707021495 我叫商鞅,不过在生前,更多的时候被称为“卫鞅”或“公孙鞅”,那是因为我是卫国人,而且是卫国国君的后代。在那个兼并杀伐的年代里,小国的国民充满了不安全感,总是提心吊胆,担心某一天清晨醒来时,发现有一支虎狼之师已经兵临城下了。我的国家在那个时代绝对不是天下人关注的焦点,我们小心翼翼地迎合周围的大国,仅仅是为了生存下去罢了。可是要生存并不是容易的事,对我们卫国来说,最可怕的敌人是赵国,这个强悍的邻居把我们的地盘当作扩张的第一站。赵国的侵袭是无止境的,我们每次只能向魏国求助,幸好魏国喜欢充当世界老大,总在关键时刻出兵相助,这才使我们有了一点呼吸的空间。
1707021496
1707021497 也许是因为生存压力巨大,卫国人比起其他国家的人有更多的忧患意识,而且我们也以“旁观者清”的视角去观察周边的大国。正是这种超然的心态,使卫国人超越狭隘的国家思想,而是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乱糟糟的时代。尽管是不起眼的小国,卫国还能涌现出世界级的人物,这令我很受鼓舞。我的偶像之一就是吴起,他就是卫国人,先后到过鲁国、魏国、楚国,无论他身居何国,都能把自己所有的才华与智慧,无所保留地奉献给那个国家,这就是我说的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哪里能接受我、信任我、给我无限发挥的舞台,哪里就是我的家园。
1707021498
1707021499 说实话,我跟吴起有很多共同点,这或许是我深受他的影响。我们都致力研究兵学与法学,当然,论兵学我不及他,但论法学他不及我;我与他一样,脑袋里只有一根筋,我们想要做的事,就一定会尽心竭力去完成,不论遇到多大的阻力,都要去挑战它,冲决它,我们都是天生的斗士。你想不到吧,何以卫国这样的小地方能出现我与吴起这样无畏的斗士呢?这大约是因为我们一生下来,就要面临无休止的各种灾难,包括战争、内乱等等,因此我们的神经变得十分坚强。
1707021500
1707021501 从小时侯始,我就喜欢上刑名之学,也就是法学,因为我喜欢探究事情的真相与原因。卫国的政局一直很混乱,比如说昭公六年时(公元前425年),公子亹杀昭公自立;在他上台后十一年(公元前415年),又被公子颓所杀。为什么贵为一国之君,却频频被弑呢?要怎么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富足强大呢?这就是我所关心的事。我搜罗来了历代刑名家的著作,钻研他们的做法,借鉴他们的经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头脑里渐渐有了一幅清晰的图像,这是一张井然有序的国家图画,我把它想象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怎么说呢?譬如……人体?差不多吧,脑袋是一个指挥中心,四肢躯干都得听它的,脑袋下达命令后,全身每一块肌肉、神经都调动起来,去完成想要达成的任务。国家也应该是这个样子,君王与政府高高在上,就是个脑袋,百姓就是四肢躯干,各安其职,一旦有命令,就迅速调动起来,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去完成。这样的国家就是一个有机体,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1707021502
1707021503 当然,我并不满足于当一个理论家,得要有一块试验田。卫国不是好的试验田,尽管它是我的家乡,一来因为我身份特殊,身上有卫国公室的血统,如果我在这里推行我的政治主张,会被人认为我想篡权夺位;二来,我自信我的理论不仅可以富国强兵,吞并天下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必须在大国试验才行,卫国太小,无法用我的理论。
1707021504
1707021505 那要去哪呢?
1707021506
1707021507 魏国当然是首选。首先魏国是个开放的国家,对外来的人才没有歧视,当年吴起来到这里后也是如鱼得水;其次,魏国的基础相当好,在此之前,李悝已经主持过一次变法了。李悝是我的精神导师,他所写的《法经》是我随身必带的卷册,只要有空,我就会打开这本奇书,细细揣摩他深遂的法学思想。还有一点,我对魏国有好感,因为每次卫国受到赵国欺负时,总是多亏魏国的及时出手。
1707021508
1707021509 就这样,我离开了卫国,来到了魏国,进相国府当一名中庶子。中庶子是一个官名,其实就是君主、太子或相国的侍从官。那时魏国的宰相是公叔痤,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有识人之才,也有雅量。因为我是他的侍从官,公叔痤有时会随口问我对于时政的看法,我当然不愿意浪费这种可以表现的机会,经常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看起来似乎很有兴趣,但并没有说出口。做了一国之相,他总是把真实的想法藏在心里,不让别人窥视到其内心的秘密。
1707021510
1707021511 我迫切地希望有一天,公叔痤能够采用我的理论来治理魏国。可惜的是,我来得不是时候,魏国最迫切的事,并不是改革,而是要在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公叔痤就算赏识我的才华,恐怕也分身乏术,他不得不把精力用于对付韩国、赵国联合发动的战争。那是在魏惠王八年(公元前362年),公叔痤亲自指挥一支军队,大败赵、韩联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这场胜利并没有令他高兴多久,因为不久后,魏国在河西被秦国打得大败,还丢了繁庞城。
1707021512
1707021513 说实话,我自己也有几分灰心了。魏国所要面临的战争几乎是无休止的,政府的力量都用于对外战争了,无暇来顾及国内的改革。当然,骄傲的魏国人并没有认为有改革的必要,因为李悝留下来的制度,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足够了。更糟的是,公叔痤病倒了,而且病情越来越重,很显然他已经过不了阎王这关了。
1707021514
1707021515 有一天,公叔痤突然把我唤到卧室内,他躺在病床上,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如柴,但思想还很清晰、精神还不错。他见到我进来,叫我把门掩上,然后说了一句让我震惊的话:“你快逃吧,不然会遭殃的。”
1707021516
1707021517 我心头一震,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脑袋高速运转了,在短短的数秒时间里,我把自己做过可能得罪人的事都想一遍了,可是没发现犯下什么大过。自从进了相国府,我一心为相国办事,自信做事严谨而周到,怎么会遭殃呢?今天相国的语气为何如此古怪呢?
1707021518
1707021519 “你仔细听好了,是这么回事。”公叔痤用手撑着床坐起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下。
1707021520
1707021521 原来魏惠王刚刚来探病,惠王拉着他的手问道:“相国倘若有什么三长两短,国家以后要怎么办呢?”
1707021522
1707021523 公叔痤的回答是:“我有一名侍从官,名叫公孙鞅,虽然年纪轻轻,但有非凡的才能,希望主上能把国家大事交给他治理。”
1707021524
1707021525 公孙鞅?魏惠王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宰相在病重时居然推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当然觉得很惊诧,但又不便当场拒绝,只得沉默不语。公叔痤把左右支开后,又小声地对魏惠王说:“主上如果不愿意用公孙鞅,就杀了他吧,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答应了。
1707021526
1707021527 公叔痤这么一说,我真的像遭到雷劈似的怔住了。
1707021528
1707021529 没有想到在公叔痤心里,我竟然是可以安邦定国的人物。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谦虚的人,而是极其自负的人,但正是这种自负,也不断带给我挫败感,因为我说出的话,总不免惹来嘲笑。可是公叔痤却相信我有经天纬地之才,这大大提升了我的自信力,他也是第一个真正了解我、知道我价值的人,我从心底感激他。
1707021530
1707021531 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既然他赏识我,为什么又要劝国君杀我,既要杀我,为什么又要叫我逃跑呢?
1707021532
[ 上一页 ]  [ :1.7070214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