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533e+09
1707025330 白起挥师挺进魏都,包围大梁城。
1707025331
1707025332 大梁城的防御能力很强,并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在白起围大梁的同时,燕国与赵国派兵相救。魏国大将段干子向魏安釐王提出,割南阳之地予秦,以换取和平。
1707025333
1707025334 著名的纵横家苏代马上提出异议,他警告魏王:“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句话后来在苏洵的《六国论》中被转述,成为一句名言。不过关于这句话的出处,还有另一个版本。在《战国策》中,说此话的人是孙臣,这里我用的是《史记》的说法。其实战国史料中像这种矛盾的记录很多,在某书中某人说的话、做的事,到了另一本书,就换成另一个人了。
1707025335
1707025336 听了苏代的话后,魏安釐王答说:“您说的有道理,但这件事已经开始做了,不能更改。”于是派人到秦国求和。
1707025337
1707025338 秦昭王同意了,原本地盘不断缩小的魏国又一次缔结丧权辱国的协定,白起的秦军从大梁城撤围。
1707025339
1707025340 华阳之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它直接导致了秦国与赵国的全面对抗。
1707025341
1707025342 韩、魏两国又一次屈服于秦国,在短时间内,东方诸国很难组织新的合纵运动。我们说过,秦国与四个国家接壤,由北往南分别是赵、魏、韩、楚,现在魏、韩两国已经臣服,接下来就轮到赵国与楚国。
1707025343
1707025344 不过秦昭王最初的设想并不是先攻赵国,而是先攻楚国,这是因为楚国的军力不如赵国。五年前(公元前278年),白起攻破楚国郢都,至今还让楚人为之胆寒,现在又挟华阳之战之余威,拉上韩、魏两国助阵,击破楚国更有把握了。
1707025345
1707025346 秦昭王把命令下达给白起,让他做好攻楚的准备。可是这个时候,有一个楚国人来到了秦国,他可不是普通的使者,而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春申君黄歇。
1707025347
1707025348 黄歇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秦国呢?
1707025349
1707025350 原来楚顷襄王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中原战局,当秦国武安君白起在华阳大败魏、赵联军后,楚王就觉得问题很严重,得派个人出使秦国打探消息。当时黄歇已经小有名气,他曾经游历各地,见多识广,而且能说会道,口才很好。正因为看中黄歇的本事,楚顷襄王就把出使秦国的任务交给他。
1707025351
1707025352 到了秦国后,黄歇就嗅出战争的味道。
1707025353
1707025354 果不其然,很快就传来消息,说秦王派白起为大将,准备与韩、魏国两共同进攻楚国。黄歇自己惦量一下,认为楚国无力抵挡秦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秦昭王的主意,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秦王。
1707025355
1707025356 在这封信中,黄歇强调秦国与楚国是天下最大的两个国家,两个大国相斗,只会令其他国家得利。他列举了知瑶的例子,当年晋国四卿中,知瑶的力量最强大,联合韩、魏二氏攻打赵氏,眼看胜利快要到手了,岂料韩、魏突然背叛,反倒与赵氏联手杀死知瑶。黄歇认为韩、魏两国表面上屈服于秦国,实际上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一百多年来,韩、魏两国大量军民死于秦军之手,国家饱受摧残,宗宙被毁坏,百姓民不聊生。韩、魏两国是秦的死敌,可是秦王却想利用这两个国家来攻打楚国,这岂非大大的失策吗?他进一步分析说,一旦秦、韩、魏攻楚,齐国必然也会乘机出兵。到时瓜分楚国,秦国只能得到贫瘠的西部,而韩、魏则得到富饶的中部平原,齐国则得到东部泗水流域,这不是给魏国、齐国强大的机会吗?
1707025357
1707025358 那么秦国应当怎么做呢?
1707025359
1707025360 黄歇提出自己的看法:秦国最好的做法,就是与楚国联手,共同遏制韩国与魏国,到时韩、魏只能成为秦国的关内侯。韩、魏想扩张地盘,只能往东攻打齐国。这么一来,秦国通过控制韩、魏两国便可以把势力扩张到东部,从而切断北方赵国、燕国与齐国、楚国的联系,到时可不战而令天下诸侯束手听命了。
1707025361
1707025362 当然,我们必须说,黄歇的这封信,有一些地方是夸大其辞,这是一份外交辞令而不是严谨的论文。但是没有关系,只要能达成目的就行。这封信,确实改变了秦昭王的决心。从军力上看,楚国并不强,可是要灭掉楚国并不容易。如果没有韩、魏两国出兵,仅仅是秦国单干,困难是很大的。秦国与楚国领土接壤,可是从秦国直接出兵攻打楚国,就得跨山越水,受地形影响很大。而且楚国西部比较荒凉,就算秦军占领了,也不容易长期驻守,只要一撤军,楚国又会接管,就像黔中一样,秦人得手后,最终还是被楚人重新收复失地。
1707025363
1707025364 秦昭王最终接受黄歇的建议,取消伐楚的计划,并派人前往楚国,缔结盟约。看来秦昭王是不想在南部大动干戈了,那么他出击的方向就只剩下一个:赵国。
1707025365
1707025366
1707025367
1707025368
1707025369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1707019029]
1707025370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四 阏与之役
1707025371
1707025372 自渑池之会后,秦赵两国的和平维持了六年。这段时间里,两国基本上恪守协议,互不侵犯。华阳之战的爆发,中断了和平局面,赵国要打韩国,而秦国要救韩国,冲突就不可避免了。其实秦、赵开战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两个国家都是奉行军国主义,积极扩张,最后势必要一决高下。
1707025373
1707025374 在华阳之战后,赵国有过三次军事行动。
1707025375
1707025376 第一次是白起兵围大梁城时,赵国出兵相救,后来魏国割地投降,赵军遂撤回国内了;第二次是攻打东胡部落。东胡是北方重要的蛮族,分布于辽河上游,原本归附于赵国,但在公元前273年时造反,攻略代地,赵惠文王派兵镇压其叛乱;第三次是公元前271年,蔺相如率兵攻打齐国,赵国兵团推进到了平邑。
1707025377
1707025378 从这几次军事行动中,可以看到赵国对外战争还是很积极主动的。
1707025379
[ 上一页 ]  [ :1.707025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