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594e+09
1707025940
1707025941 廉颇收缩防线,加强防守。此时秦、赵两军的对垒格局,有这么一段资料,出自《水经注》中所引的《上党记》:“长平城在(上党)郡之南,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城之左右,沿山亘隰,南北五十许里,东西二十余里,悉秦赵故垒,遗壁旧存焉。”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出来,当时秦、赵基本上是隔水对峙,秦军营垒与赵军营垒绵延分布在南北五十里、东西二十里的区域,总计约一千平方里的范围。
1707025942
1707025943 廉颇越是收缩防线,赵军的抵抗力就越是坚强,就象一根弹簧一样,越压缩则弹力越强。最关键的是,赵国兵团主力仍然是完整的,实力上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失。倘若“坚壁清野”的战术一直沿续下去,显然秦军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1707025944
1707025945 虽然赵国的经济能力不如秦国,但近水楼台先得月,廉颇兵团的补给线短,而且有上党郡百姓的大力支持。反观秦军,当前线兵力越来越多时,粮秣的转输量就越大越大。如果不能迅速打开局面,整个国家都会被战争拖垮。可是王龁在攻下西垒壁后,已是强弩之末,无法继续向前推进了。
1707025946
1707025947 秦国宰相范雎忧心忡忡,他显然已经意识到廉颇正蓄势待发,一旦秦军的补给供应不上,便是大灾难的开始。
1707025948
1707025949 看来廉颇果然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1707025950
1707025951 要打败赵国兵团,首先必须除掉廉颇,让他失去指挥权。可是能罢免廉颇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赵孝成王。范雎是个积极进取的人,在经历人生大风大浪后,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明白一个道理:机会永远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等来的,只有你不敢想的事,没有不可能的事。
1707025952
1707025953 后世之人总把白起的名字与长平之战联系在一起,可是在我看来,范雎才算是秦国的第一功臣,没有他的运筹帷幄,就没有白起的赫赫之功。老辣的范雎要施展反间绝计,不战而把廉颇拉下马。反间计对于秦国人来说,已经玩弄得炉火纯青了,他们拥有天下最出色的情报部门与谍战人员,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1707025954
1707025955 这个反间计成功与否,首先必须衡量一个前提:赵孝成王与廉颇关系如何?有没有可以利用的矛盾呢?很快,潜伏在赵国的谍报人员送来一个准确的消息:赵孝成王对廉颇的连连失利已经越发不满了。
1707025956
1707025957 赵孝成王对军事很外行,这并不能说是个缺点,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赵武灵王那样,既是君王又是名将。可问题是外行却偏偏要充当内行。战国时代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法则,叫“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就是君主不能过分干涉前线将领的决策。比如说当年赵奢救阏与,他率数十万军队,出了邯郸城就不走了,赵惠文王看不懂他的战略,但不加干涉,这才有后来的大胜。
1707025958
1707025959 可是赵孝成王越来越不能容忍廉颇的“持久战”,一来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还看不到尽头,整个国家经济快崩溃了;二来秦军夺取了西垒壁,无疑令他这个赵王大丢面子。他对廉颇的乌龟战术越来越不满,开始想遥控指挥了,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命令廉颇主动出击。廉颇不理睬,仍然坚持自己的战略主张。
1707025960
1707025961 君主与大将出现严重分歧,这可不是好事情。更可怕的是,秦国的情报机构神通广大,赵国内部矛盾很快就被范雎知道了。范雎精心策划了一个反间计,他派人携千金入邯郸,目的就是游说高层,并制造流言。这个流言是这样说的:秦国根本就不怕廉颇,廉颇没水平,容易对付;那怕谁呢?只怕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精通兵法,是军事天才,要是由他来领兵,秦国准倒霉。
1707025962
1707025963 这种说法很快在邯郸城内流传开了,赵孝成王也听到了。
1707025964
1707025965 自从长平西垒壁被秦军攻占后,赵孝成王便十分恼怒,多次严令廉颇出战,可是廉颇抗命不从,他断定廉颇就是贪生怕死罢了。如今整个都城都传播流言,赵括突然间名声大噪,这令赵孝成王眼睛一亮。他召赵括入见,跟他谈论军事,赵括对兵法烂熟于胸,倒背如流,讲起来头头是道,说得赵孝成王佩服得不得了。行,赵括不愧为名将之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赵孝成王终于做出决定:解除廉颇的职务,任命赵括为前线总司令,全权指挥长平之役。
1707025966
1707025967 这绝对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
1707025968
1707025969
1707025970
1707025971
1707025972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1707019034]
1707025973 血战天下:战国全史 四 长平之战(下)
1707025974
1707025975 廉颇被撤职,赵括出任前敌总指挥,预示着赵国的战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防御战略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出击。长平之役由相持阶段进入到决战阶段。
1707025976
1707025977 战争已到关键时刻,赵国更换主将的同时,秦国也悄悄更换主将,名将白起走马上任。与赵国不同的是,秦国严密封锁换将的消息,武安君白起秘抵长平前线,取代王龁成为秦军总司令。白起抵达的消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秦国将此列为“绝密”,有泄露秘密者,杀无赦。
1707025978
1707025979 这又是范雎下的一步好棋。
1707025980
1707025981 很显然,白起就是秦国的秘密武器、夺命杀手锏。他的军事能力与指挥水平是不容质疑的,但这里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秦国到这个时候才把他派上场呢?从这一点看,秦国政府在调兵遣将上确实有高人一等的本领。白起是秦国军界的“战神”,是胜利的旗帜,是士气的象征。在长平战役初期,他就是秦军总司令,可是面对廉颇铁桶般的防守,他居然也无机可乘。正因为如此,秦政府把他调离前线,以免久战无功,既挫伤战神的锐气,又挫伤军队的士气。白起是歼灭战大师,长于大兵团作动,擅长在运动战中把握战机,一举消灭对手。如今赵国欲放弃铁桶战术,主动出击,与秦军在野战中决胜负,野战岂不是白起的拿手好戏么?武安君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1707025982
1707025983 但白起只是一枚重要的棋子,真正操纵棋盘的人是宰相范雎。范雎如同一位高明的棋士,以长平为棋盘,他以反间计清除了对方威胁最大的棋子,又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一颗隐形的棋子,欲给对手予致命一击。
1707025984
1707025985 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赵国的排兵布将,皆在秦国的掌握之中;而秦国秘密更换统帅,赵国却一无所知。这就是情报战的差距。决战尚未开打,赵国已经棋输一着了。
1707025986
1707025987 我们来对比一下秦赵的两位主将。
1707025988
1707025989 秦国武安君白起在此之前已多次指挥大兵团作战,我们稍回顾一下:伊阙之战斩敌二十四万;伐楚之役,击破楚都郢城;华阳之役,斩敌十五万。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他从无败绩。赵国主将赵括有一点与白起是一样的,他也从无败绩,因为他从来没上过战场,至少史书上没提到。
[ 上一页 ]  [ :1.7070259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