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26594e+09
1707026594 燕国的实力不容小视,为了确保兵力上的优势,燕王出动了六十万大军。燕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宰相栗腹率领,共有四十万人,进攻鄗邑; 另一路由大将庆秦统领,率二十万军队进攻代地。
1707026595
1707026596 军队临出发前,燕国大夫将渠谏燕王道:“我们与赵国长期交好,还刚刚送给赵王五百金的寿礼。燕国使者才离开赵国,反倒要出兵攻伐,师出无名,这是不祥的征兆。此番出击,必定无功而返。”燕王喜哪里听得进去,他懒得理会将渠,就要动身前往军中。将渠情急之下,一手拉住燕王的腰带说:“倘若一定要出兵,那请大王不要亲自前去。”看到将渠这么啰嗦,燕王一生气,抬起腿朝他猛踹了一脚。将渠大呼道:“我不是为自己考虑,我是为大王您考虑的啊。”燕王一转身,扬长而去。
1707026597
1707026598 燕国以举国之兵伐赵,震动赵国。在与秦军的惨烈交锋中,赵国精锐尽失,如今面对六十万的燕军,如何应敌呢?关键时刻,赵孝成王总算有自知之明,他起用了在长平战役中被撤职的老将军廉颇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鄗邑,迎战栗腹的四十万燕军;同时,另一名大将乐乘率五万人马,在代地迎战庆秦的二十万燕军。
1707026599
1707026600 在两个战场上,赵军的兵力上都居劣势,只有敌方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然而廉颇与乐乘却捍卫了赵国军团的荣誉。鄗之战与代之战的结果出人意料,赵军以寡胜众,不仅大破燕师,还击毙燕师主帅栗腹,俘虏了另一员敌将庆秦。乐毅的儿子乐间乘机脱离燕军,投奔赵国。
1707026601
1707026602 这两场战役证明人多并不一定能打胜战,燕军的战斗力与赵国不是同一级别。这下子燕王喜慌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他领着残兵败将逃回燕国。可是赵国人却不肯善罢甘休,就凭燕国也敢打赵国的主意,不狠狠教训一下怎么行呢?廉颇不愧是赵国第一名将,在重创燕国兵团的入侵后,他乘胜追击五百里,反客为主,杀入燕国境内,包围燕都。
1707026603
1707026604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燕王喜现在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点太迟了。如今赵军反倒兵临城下,燕王手忙脚乱,赶紧派人前去向廉颇请和。廉颇说:“谈和也可以,但得让将渠来谈才行。”为什么要将渠呢?因为燕国国内反对伐赵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乐间,已经投奔赵国了,另一个便是将渠。
1707026605
1707026606 燕王哪敢有异议,遂任命将渠为宰相,作为全权代表与赵军谈判。谈判的结果,燕国割五座城池给了赵国。此次伐赵,燕王可以说是偷鸡不成反蚀了一把米,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赵国的军事力量确实颇为强大。
1707026607
1707026608 令人奇怪的是,这么一场伟大的胜利,史书却轻描淡写。这是因为战国已进入晚期,此期的六国史料,后来多数被秦始皇给毁了,因此战争的细节便不得而知了。
1707026609
1707026610 廉颇宝刀不老,为赵国再立奇功。赵孝成王把廉颇提拔为假相国,即代理宰相之权,并封为信平君,用这种方式委婉地弥补当年在长平战役时撤换廉颇的过错。在廉颇失势的那几年里,门客都象躲避瘟神一样离他而去,如今见他东山再起,大家又厚着脸皮回来了。廉颇怒道:“你们全都给我走,不要回来。”有一个门客这样对他说:“呀,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迟钝呢?天下人结交都讲究一个市场原则,您有权有势时,大家就来投靠您;你没权没势,大伙当然要走了,这不是很明白的道理吗?您何必要抱怨呢?”类似的情况,在孟尝君身上也曾经发生过,所以战国时代的这些门客,大多也就是投机倒把之徒罢了。
1707026611
1707026612 燕赵战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1707026613
1707026614 燕王好大喜功,但似乎本领不济。除了进攻赵国之外,燕国还派一名将军进攻齐国,攻占聊城。可是这位不知名的将领却像乐毅那样,被朝中小人的流言蜚语所攻击,说他想自个霸占聊城,割据一方。该燕将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惧,不敢回国,只得固守聊城。齐国宰相田单为了夺回聊城,围城一年而不能下。这时,齐国谋略家鲁仲连写了一封长信给燕国将军,劝他投降齐国。燕国将军左右为难,最后索性选择自杀,自行了断。聊城因此大乱,田单乘机发起总攻,收复该城。
1707026615
1707026616 聊城的失陷,是燕军遭受的又一次损失。赵国人趁火打劫,公元前249年,廉颇、乐乘率领大军,再伐燕国,围困燕都。燕王只得再次割地赔款,才把赵国人打发走。可以说,由于燕王喜错误的战略决策,把燕国拖入到战争的泥潭中,最后难以自拔。一年后,魏国也出兵攻打燕国,赵国再派廉颇、延陵钧率军队助阵,协助魏师讨伐燕国。
1707026617
1707026618 然而,无论对燕国或是赵国来说,在这个时候相斗,总非明智之举。两个国家都要面对同一个强敌,便是有着席卷天下野心的秦国。与燕国的战争,使艰难恢复元气的赵国得不到休生养息的机会。公元前247年,秦国名将蒙骜对赵国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令赵国损失惨重,丢失三十七座城池,包括榆次、狼孟等重要据点。
1707026619
1707026620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与燕国达成和平协议,并进行了一次土地交换。赵国以龙兑、汾门、临乐三地,与燕国的葛、平舒、武阳三地交换。这种土地互换,对双方都有好处。
1707026621
1707026622 但是对赵国来说,一个危险的信号出现了。
1707026623
1707026624 廉颇一直是个自视甚高的人,他一生除了独服蔺相如之外,恐怕没有佩服过谁了。在赵奢、蔺相如之后,乐乘成为赵国又一名重要将领,可是廉颇对他看不上眼。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新上台的赵悼襄王听信谗言,以乐乘取代廉颇相国的地位。这件事对高傲的廉颇来说,简直就是耻辱。
1707026625
1707026626 我们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廉颇不愧为赵国的第一名将。他身经百战,无论是伐燕、伐齐、伐魏,都攻城略地,有战必胜,即便与天下最精锐的秦军相持于长平,也并不吃亏。如今乐乘不过是打败了燕军,就想取代他的地位,做梦。其实廉颇并非看重地位,作为一名武士,他看重的是荣誉,视荣誉贵于生死。
1707026627
1707026628 俺廉颇可不是吃素的!想到这里,这名老将军居然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他一怒之下,发兵攻打乐乘。乐乘被打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这样做虽然解气,却犯下大错了。廉颇自忖在赵国是呆不下去了,遂逃往大梁城,投奔魏国去了。
1707026629
1707026630 在廉颇呆在魏国的那几年里,也没有受到魏王的重用。他经常打听赵国的消息,每当听到赵国遭秦国入侵,总是坐卧难安。同时,赵悼襄王也觉得廉颇一怒离去,对赵国是一大损失,他便派了一个使者到魏国,看看廉颇的身体状况如何,是不是还能适应军旅。廉颇的政敌郭开听说后,便暗里搞破坏,塞给使者很多钱财,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者到了大梁城后,见到廉颇,询问身体状况。廉颇跟他吃了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然后又披上铠甲,跨上马背跑了一圈。怎么样,老夫的身体还健壮如牛吧?
1707026631
1707026632 可是使者已经收了郭开的钱,回国后却对赵王说:“廉颇将军虽然老了,饭量还不错,只是跟臣坐一会儿,就跑了三趟茅厕。”赵王听到这里直摇头,看来老将军真的不行了,便断了重新起用廉颇的打算。就这样,廉颇终于没能回到赵国。
1707026633
1707026634 赵王放弃了廉颇,可是想得到廉颇者大有人在,楚王秘密派人前往魏国,挖走了廉颇。这样,廉颇从魏国将军变成了楚国将军。可是对他来说,祖国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国。他经常对人说:“我还是想指挥赵国的子弟兵啊。”后来廉颇终于客死他乡,死于楚国的寿春。
1707026635
1707026636 所幸的是,赵国军事人材济济,继赵奢、廉颇之后,又一位名将脱颖而出,这个人便是李牧。李牧要是能早出生几年,并为赵王所用,那么赵国在与秦国的对抗中,可能不会落于下风。他是一名罕见的军事天才,只是有点生不逢时。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国精锐四十余万全军覆没,如果加上前后数年的战争,这一段时期,赵国壮丁死亡人数超过一百万,而整个赵国也不过仅有数百万人罢了。李牧是长平之战后崛起的新一代战将,此时赵国的国力已经无可挽回地走下坡路。一名伟大的将领,背后倘若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成就总是有限。然而李牧却在赵国残破之时,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军事奇迹。
1707026637
1707026638 奇迹发生在赵国北部边境。
1707026639
1707026640 李牧战争生涯的开始,并不是与中原诸侯交锋,而是与北方的匈奴战斗。赵国地处四战之地,既与秦、韩、魏、齐、燕相接壤,北方又有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自从赵武灵王开疆拓土以来,北方的匈奴开始强盛。这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在后来秦汉时期,成为中国最强硬的对手,以强大著称的汉朝花了三百年的时间才彻底打败匈奴人。
1707026641
1707026642 关于李牧的早年,我们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曾经在代、雁门等地防备匈奴的进攻,并且成为赵国北方重要的军事将领。由于赵国北部是华夏族与游牧民族的混居区,故而赵国政府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统治模式,地方军政大员在行政、财政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在行政上,地方长官可以自行设置官吏,无需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赏罚自决;在财政上,在军区内开设贸易点,所得租税皆入将军幕府,以作为军队的军费。这也从一方面看出赵国在经受长平之战、邯郸之围后,国家财政也遭严重削弱,故而地方的军队,更多依靠地方自己供养。
1707026643
[ 上一页 ]  [ :1.70702659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