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47164
景清死得很惨,斩首后,还要剥皮。朱元璋当年为了“以重典驭臣下”,搞了不少酷刑:刷洗、秤杆、抽肠、剥皮,听起来都汗毛凛凛。官吏贪赃银子六十两以上,先斩首,后剥皮。州县衙门左边的城隍庙,就是剥皮的刑场,剥下的皮囊塞进稻草,吊在旗杆上示众。朱棣下令把景清剥皮实草,悬挂于长安门。无巧不成书,朱棣的轿子经过长安门,悬挂皮囊的绳索忽然断了,景清的皮囊掉落在轿子前面,状如扑击,朱棣大吃一惊,下令烧毁。
1707047165
1707047166
一日,朱棣午睡,梦见景清手拿利剑追杀过来,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醒来后惊叹:想不到景清死了还这么厉害!下令诛杀他的九族以及乡亲,一共株连了几百人。他的乡亲全部被杀,村庄化为一片废墟。这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瓜蔓抄”。
1707047167
1707047168
“瓜蔓抄”并非孤立的事例。大理寺少卿胡闰,与齐泰、黄子澄昼夜策划军事,南京陷落后,不肯归附朱棣,与儿子一起被处死。他的家乡江西饶州城西硕辅坊,乡亲二百十七人被牵连处死。吕毖《明朝小史》描写那里的惨状:“一路无人烟,雨夜闻哀号声,时见光怪。尝有一猿,独哀鸣彻晓。东西皆污池,黄茅白苇,稍夜人不敢行。”御史高翔颇有军事才干,朱棣闻名召见,高翔却穿了丧服前来,出言不逊。结果,除了本人处死,株连亲族之外,朱棣还搞了一点新花样。《明朝小史》写道:“帝没御史高翔田产,给诸百姓,皆加税,曰:‘令世世骂高御史也。’又,发其先墓,杂牛马骨焚灰扬之,而以其地为漏泽园。”
1707047169
1707047170
朱元璋晚年意识到“法外加刑”,使得人人自危,告诫他的继承者:“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有鉴于此,他取消了锦衣卫诏狱。朱棣登上皇帝宝座以后,把它恢复了。正如孟森所说,锦衣卫诏狱是“以意杀人”,“不由法司问拟,法律为虚设,此皆成祖之作俑也”。
1707047171
1707047172
不仅如此,朱棣还建立另一个特务组织——东厂。《明史 · 刑法志》说:“东厂之设,始于成祖。”朱棣在北平时,为了刺探南京情报,收买建文帝左右的宦官为耳目,即位以后,特别倚重宦官,东厂就是由宦官掌控的机构。从此厂卫横行,流毒无穷。《明史 · 刑法志》还说:“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毫无疑问,朱棣把特务政治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1707047173
1707047174
1707047175
1707047176
1707047178
国史概要(第四版) 82.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1707047179
1707047180
明成祖朱棣,《明史》说他“智勇有大略”,“智虑绝人,酷类先帝”。他在位二十二年中,把很大的精力放在防范和解决残元势力上,为此逐渐把政治、军事中心由南方移向北方,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他先后七次率师出塞,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最后一次亲征班师之际,在途中病死,年六十五岁。由于他的努力,出现了“永乐之治”,是15世纪初明朝经济、文化趋向繁荣,中华文明远播海外的辉煌时期。郑和下西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1707047181
1707047182
1707047183
1707047184
1707047185
明成祖像
1707047186
1707047187
1707047188
从永乐元年(1403年)起,明成祖就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这一年六月派使臣到安南、罗等国访问;八月派使臣到高丽、占城、琉球真腊、爪哇、苏门答剌等国访问;九月派使臣到满剌加、爪哇、苏门答剌、琐里、柯枝等国访问。他对主管外事的礼部大臣们说:“太祖高皇帝时,诸番国遣使来朝,一皆遇之以诚。其以土物来易者,悉听其便……今四海一家,正当广示化外,诸国有输诚来贡者听。”表明他要遵循太祖奠定的外交方针。太祖把高丽、日本、琉球、真腊、安南、占城、暹罗、三佛齐、爪哇、百花、彭亨、苏门答剌、渤泥等十五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道:“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成祖遵循这一祖训,对大臣们强调:“朕今休息天下,惟望时和岁丰,百姓安宁。至于外夷,但思有以备之,必不肯自我扰之,以疲生民。”
1707047189
1707047190
1707047191
1707047192
1707047193
北京街市图(明)
1707047194
1707047195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用《明史 · 郑和传》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其政治目的是第一位的,即为了在海外各国扩大政治影响,显示天朝大国的富庶与强盛。它既不是一次单纯的商业贸易活动,也不是一次征服性殖民活动(至于野史传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毕竟过于离奇,令人难以置信)。因此郑和一行的访问受到普遍的欢迎。在占城,国王乘大象,其他酋长骑马,来到城郊迎接郑和,前后拥戴着一支五百人的队伍,有的拿着锋刃短枪,有的舞着皮牌,有的打着鼓、吹着椰壳筒,举行欢迎仪式。在榜葛剌,国王派大臣率几千人马到港口迎接,并陪到王宫。王宫门口站着仪仗队,有穿戴盔甲、手执兵器的士兵,还有一千多人的马队,殿前还有一支几百头象组成的象队。国王高坐在殿上,拿着银柱杖和金柱杖的大臣接引郑和等人徐徐入殿,双方互赠礼物后,国王设宴招待郑和一行。
1707047196
1707047197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人,回族。据近年来对《郑氏家谱》、《赛典赤家谱》的考证,专家们认为,郑和是元朝政治家、中亚布哈拉贵族赛典赤赡思丁的六世孙。《元史 · 赛典赤赡思丁传》说:“赛典赤赡思丁,一名乌马儿,回回人,别菴伯尔之裔,其国言赛典赤,犹华言贵族也。”据精通阿拉伯文的专家训释
:赛典赤意为“尊贵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别庵伯儿意为“领袖”,专指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美国《百科全书 · 郑和条》说:“郑和家自称为一名早期蒙古的云南统辖的后代,并系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马姓来源于中文对穆罕默德的音译。”是言之有理的。在赛典赤的后裔中,马氏并不显眼。明军攻入云南后,郑和被俘,送入燕王府为太监,因参加“靖难之役”有功,被明成祖擢为内官监太监,并把马姓改为郑姓,别名三宝(三保),也称三宝太监。
1707047198
1707047199
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持续达二十八年之久。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仓刘家港(今浏河镇)出发;宣德五年(1431年)闰十二月初六日第七次下西洋,27550人,分乘61艘船,由南京起航,经刘家港、福建长乐出发,于宣德八年(1433年)驰返刘家港。由于操劳过度,在从东非返航到印度古里时,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1707047200
1707047202
1707047203
据随郑和出使的马欢所撰《瀛涯胜览》、费信所撰《星槎胜览》、巩珍所撰《西洋番国志》的记录,郑和率领的船队在二十八年中到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占城(越南南方)、真腊(柬埔寨)、暹罗(泰国)、渤泥(文莱)、爪哇、旧港、苏门答剌、阿鲁、南渤里(以上五处均属今印度尼西亚)、苏禄(菲律宾苏禄群岛)、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 甲)、锡兰山(斯里兰卡)、溜山(马尔代夫)、榜葛剌(孟加拉)、琐里、加异勒、柯枝、古里(以上四处均属今印度)、忽鲁谟斯(伊朗霍尔木兹)、剌撤(阿曼湾口)、阿丹(也门亚丁)、祖法儿(阿曼苏哈尔)、天方(沙特阿拉伯麦加)、卜剌哇(索马里布腊瓦)、竹步(索马里准博)、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麻林(肯尼亚马林迪)。
1707047204
1707047205
1707047206
1707047207
1707047208
郑和下西洋示意图
1707047209
1707047210
郑和每次远航都到过满剌加(马六甲),它控制着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通咽喉,是郑和船队屯储物资、维修船只、候风待航的停泊基地。据《马来纪年》记载,明朝曾把公主嫁给满剌加苏丹。至今此地仍有三保山、三保井、三保祠、三保亭等古迹。苏门答剌(印尼苏门答腊)是郑和船队的转运中心,是从东南亚往南亚的前进基地。印尼的伊斯兰学者哈姆加在《郑和》一文中指出:“印尼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中国的一位穆斯林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位穆斯林就是郑和将军。”古里(今印度科泽科特)也是郑和船队每次都到达的重要中转站,它是当时印度洋上的繁荣商港。郑和在此刻石立碑,上写:“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皞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费信《星槎胜览》有诗
:“古里通西域,山青景色奇。路遗人不拾,家富自无欺。酋长施仁恕,人民重礼义。”郑和远航忽鲁谟斯前,特邀精通阿拉伯语的西安大清真寺掌教哈三同行。马欢《瀛涯胜览》对这个国际商业中心给予高度评价,有诗曰:“忽鲁谟斯近海傍,大宛米息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
1707047211
1707047212
据文献记载,郑和宝船大型的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型的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在没有机器动力的帆船时代,如此庞然大物是令人惊讶的。那种长四十四丈四尺(138米)、阔十八丈(56米)的大型宝船,据船舶专家计算,排水量约为14000吨,载重量在7000吨以上。这种远航巨舶的制造地在南京龙湾的龙江船厂。龙江船厂始建于明初,到永乐时期因建造宝船下西洋,又称宝船厂。据专家在宝船厂遗址考察,该处存在建筑宝船的船坞。近年来探索郑和宝船之谜的各学科的学者通力合作,制作成功接近当年郑和宝船原貌的模型。模型按大型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的百分之一比例制作。船首为虎头图案,两边雕绘白眉毛金龙与龙目各一;船尾装饰自上而下彩绘太极图、鹢鸟、旭日东升、海浪、吉祥如意。船面九桅十二帆,火炮十八门,甲板以上五层舱室,顶部设天妃宫,天妃宫前为点将台,两侧各竖旗杆一根,日挂旗,晚挂灯,作为航行测量天体和指挥标志。船上装备四只舵帽、四只小艇、一只大艇、十七部绞盘、四十台绞棍。
1707047213
[
上一页 ]
[ :1.7070471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