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49691e+09
1707049691 西哲言必称希腊,中国的先贤也是言必称三代,这才是饮水思源的态度。古希腊本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文明圈子,相比于先秦“中国”意识的兴起,希腊半岛的城邦可没有如此高的希腊认同感。他们那里的风尚是城邦同盟,可聚可散,一旦散了,就破“境”难圆。而“华夏”也是个文明圈子,也可大可小,可聚可散,然而这个圈子有圆心,即文明的始基与重心,故散了能聚,分久能合。“滚雪球”运动便是中华文明的关键。雪球会滚动,那么文明自也无须故步自封。正是滚雪球式的文明推拓,才使东夷之地开出孔孟之乡,使荆蛮之地获誉“唯楚有材”。而出自北方白狄的鲜虞人也得以建立中山国,列入联邦,他们的国君可以正名为“中山武公”,他们不仅加入了周天下的军政格局,最重要的是他们几乎完全接受了华夏文化。如此种种,可见周朝初年的部族本位渐随文明进展而消退。
1707049692
1707049693 客观而言,周人有其过分自我之处,但周朝(周天下)已是一个世界,也并不推行世界主义。周人的构思当然不完美,但若说他们的想法全然过时,没有一丝一毫的佳处,则绝对偏激。后人若不正视他们的制度建设,便有过河拆桥之嫌。
1707049694
1707049695 如前所述,礼在东方扮演着类似联邦宪法的作用,荀子曰“国之命在礼”,诸侯各据其疆,共尊天子,九州里“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同则相亲,异则相近,和而不同,此便是东方古典联邦制之精神。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颇令人遗憾的是,近现代中国的一大批政治人物醉心于舶来的“共和制”,却将和之传统精神抛诸脑后。
1707049696
1707049697 周朝与美利坚合众国从立政迅速走向强盛的历史表明,一个怀有伟大抱负的新生政权,如需从开国阶段稳步进入向外推拓的轨道,不断吸纳新成员而能长久保持不溃散,联邦制无疑是最佳选择。若依现代的政治经验来看,没有适当地方自治的大国想要有条不紊地维系下去是不可想象的。可见,周人这个既有自治又能联结的“混合政体”模式很是前卫。
1707049698
1707049699 孔子说“吾从周”,此是扬弃,而他所说的“其或继周者,虽百代亦可知”也有望成为一个伟大的预言,因周公之后三千年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广土众民的国家,新的“制礼作乐”,新的“正名”,都不可缺席。或许日后的大中国正要借鉴古典模式。
1707049700
1707049701 敢问路在何方,不如“中和”,借用顾炎武的一句话,“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振兴机会,庶几在此!
1707049702
1707049703
1707049704
1707049705
1707049706 头颅中国:另一个角度看先秦(最新修订本) [:1707048361]
1707049707 头颅中国:另一个角度看先秦(最新修订本) 第六话 专权以蛮族之名
1707049708
1707049709 头颅中国:另一个角度看先秦(最新修订本) [:1707048362]
1707049710 6.1 战时体制
1707049711
1707049712 和商族一样,周族的政治中心也数次改换。《史记》曰:“文王在丰,武王在镐。”而成王亲政后,下令加速兴建洛邑。召公负责卜宅(迁都前占卜是周人旧俗,龟显吉兆方能动工),周公则是此“新邑”工程的总监。
1707049713
1707049714 周公在洛邑看到了新“中国”的未来,他指出:“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这是一句极有分量的讲话,天子要在中土铺开周人的天下,这已标志着“周公路线”的胜利。而周公这位极具进取心的政治强人也被成王认为是洛邑的最佳主政者。后人或问,洛邑为东都否?周公又以何种身份把持陪都?欲解此惑,须知周初特殊的军政形势。
1707049715
1707049716 此前的“三监之乱”已表明周人绝无马放南山之可能,小臣单觯上的铭文也将周人的心事表露——武王伐纣虽然光芒万丈,但周公主持的“二次革命”才能算真真正正的“克商”。周王朝一直在战时轨道中前进,且看那西边的宗周镐京由禁卫军“虎贲”拱卫,称为“周六师”(或“西六师”);东边的洛邑则部署着“成周八师”。“成周”虽是洛邑的后起之名,但终究在中土叫响以至于赫赫有名,周人对殷人执事贵族的亲睦政策收效显著,他们在瀍河西岸指点江山,而瀍河以东则是渐入平静的殷人聚居区,部族间的紧张关系得到极大缓和。
1707049717
1707049718 宗周与成周两个政治中心,或者说是两大军区的相互联结,实现了“邦畿千里”的覆盖。据晋侯苏编钟铭文记载,晋侯苏受周厉王命伐夙夷,从宗周行军到从周,共耗时44天。由此可见周室有了进退的回旋空间(平王东迁之后事可证其先见之明),“常备军”也确保了天子对东方局势的掌控。
1707049719
1707049720 我们知道欧洲人区分“近东”、“中东”与“远东”,这是他们的眼界。而周人的武装殖民也决定了他们的文化视角,镐京乃是大本营,或根据地,东土邦国当然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周人向四面八方修建名为“周道”的军用公路,这是战时配送体系、情报支援体系的至重一环,其平坦、牢固、宽敞与笔直的特点深入人心。
1707049721
1707049722 “有栈之车,行彼周道”。(《诗·小雅·何草不黄》)
1707049723
1707049724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小雅·大东》)
1707049725
1707049726 “周道挺挺”。(《左传·襄公五年》)
1707049727
1707049728 “周道倭迟”。(《诗·小雅·四牡》)
1707049729
1707049730 …… ……
1707049731
1707049732 一统垂裳的天朝体系由此铺开,第一批挑战这个体系的势力是族系复杂的东夷。成王亲自出征灭掉不安分的奄(国),并多次用兵于强悍的淮夷。周人与淮夷的斗争进行了数百年。
1707049733
1707049734 周朝到成王时已是“民和睦,颂声兴”,然成王可不能万寿无疆,他自觉时日无多,依随周公辅政的先例,便交代由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成王逝世后,太子钊在先王之庙接受册命,即位为周康王。二公反复强调先王创业之艰难,要求康王“节俭毋多欲”,诸侯也宣誓保卫王家。
1707049735
1707049736 《史记》记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1707049737
1707049738 《淮南子·主术训》:“成康继文武之业,守名堂之制,观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
1707049739
1707049740 《汉书》有云:“周云成康,汉言文景。”
[ 上一页 ]  [ :1.7070496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