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63796
1707063797
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周书·召诰》
1707063798
1707063799
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 《周书·立政》
1707063800
1707063801
1.3.5 动作行为与前述事理或动作行为的因果转折。可译为“竟然”,常用在复句的后一分句中,可译为“但”“却”等意。凡20见。《词诠》:“乃,副词,但也,仅也。”[95]
1707063802
1707063803
汝不忧朕心之攸困,乃咸大不宣乃心,钦念以忱动予一人。 《商书·盘庚中》
1707063804
1707063805
《词诠》:“副词,顾也,却也。王引之云:‘异之之词。’”[96]《经传释词》和《词诠》所举语例亦为《盘庚中》此例。
1707063806
1707063807
凡有罪辜,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 《商书·微子》
1707063808
1707063809
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沉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长旧有位人。 《商书·微子》
1707063810
1707063811
今殷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 《商书·微子》
1707063812
1707063813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周书·牧誓》
1707063814
1707063815
启籥见书,乃并是吉。 《周书·金縢》
1707063816
1707063817
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周书·大诰》
1707063818
1707063819
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 《周书·大诰》
1707063820
1707063821
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周书·大诰》
1707063822
1707063823
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 《周书·康诰》
1707063824
1707063825
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 《周书·康诰》
1707063826
1707063827
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瘝厥君。 《周书·康诰》
1707063828
1707063829
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 《周书·无逸》
1707063830
1707063831
有夏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 《周书·多方》
1707063832
1707063833
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 《周书·多方》
1707063834
1707063835
尔乃迪屡不静,尔心未爱。 《周书·多方》
1707063836
1707063837
尔乃不大宅天命,尔乃屑播天命,尔乃自不典,图忱于正。 《周书·多方》
1707063838
1707063839
乃惟庶习逸德之人,同于厥政。 《周书·立政》
1707063840
1707063841
“乃”在甲骨文的副词系统里就已出现,在文献语言中一直是一个高频副词。《说文·乃部》:“乃,曳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97]“乃”作副词、连词、代词皆为假借。“乃”作副词可表示关联、语气、情态、时间,根据具体语境除可以译成“于是就”“于是才”“却”“但”,还可以译为“难道”“本来”“已经”“刚刚”等义。《词诠》“乃”副词就列有五个义项。在今文《尚书》中“乃”主要作关联副词,语气副词仅一个语例。“乃”作关联副词与连词的主要区别在于修饰功能大于关联功能,“乃”与所修饰的动词谓语结构关系不是松散的而是密不可分的,且“乃”常修饰其他副词或能愿动词,构成“乃罔”“乃不”“乃并”“乃弗”“乃弗克”“乃其”“乃非”“乃克”等,副词性质比较明显。
1707063842
1707063843
1.4 丕,凡46见,可作语助词、副词和形容词。关联副词5见,表示动作行为的顺承,可译为“就”“便”。
1707063844
1707063845
三危既宅,三苗丕叙。 《虞夏书·禹贡》
[
上一页 ]
[ :1.7070637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