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064007e+09
1707064007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      《周书·吕刑》
1707064008
1707064009 1.11.2 “惟”置于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理由。可译为“因为”“正因为”等。
1707064010
1707064011 今朕作大邑于兹洛,予惟四方罔攸宾。      《周书·多士》
1707064012
1707064013 其惟不言,言乃雍。      《周书·无逸》
1707064014
1707064015 惟,表示动作行为的理由,先秦文献语言常见用例。例如:《左传·哀公元年》:“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词诠》:“惟,介词,与‘以’用法同。”[122]《古汉语同义虚词类释》以为“惟”表原因犹“以”也。“从已见的材料看,是‘惟’字先有相当于‘以’表原因的用法,后来才用‘以’来表示。喻纽微部。见于《尚书》。”[123]
1707064016
1707064017 1.12 亦,凡69见,可作副词、动词、语助词。副词55见,皆表关联。《经传释词》:“亦,承上之词也。”[124]《词诠》:“亦,副词,又也。昭十七年《公羊传注》云:亦者,两相须之意。按今语言‘也’。”[125]在今文《尚书》“亦”主要表示事理性状的相因、相似、相承及递进等关系。
1707064018
1707064019 1.12.1 “亦”表示事理性状的相因关系。
1707064020
1707064021 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商书·盘庚上》
1707064022
1707064023 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归。      《周书·金縢》
1707064024
1707064025 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周书·酒诰》
1707064026
1707064027 王末有成命,王亦显。      《周书·召诰》
1707064028
1707064029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      《周书·无逸》
1707064030
1707064031 尔尚不忌于凶德,亦则以穆穆在乃位,克阅于乃邑谋介。      《周书·多方》
1707064032
1707064033 尔不克劝忱我命,尔亦则惟不克享,凡民惟曰不享。      《周书·多方》
1707064034
1707064035 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周书·秦誓》
1707064036
1707064037 1.12.2 “亦”表示事理性状的相似并列关系。
1707064038
1707064039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      《虞夏书·皋陶谟》
1707064040
1707064041 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      《周书·金縢》
1707064042
1707064043 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      《周书·大诰》
1707064044
1707064045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周书·康诰》
1707064046
1707064047 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      《周书·康诰》
1707064048
1707064049 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      《周书·康诰》
1707064050
1707064051 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周书·酒诰》
1707064052
1707064053 我闻亦惟曰。      《周书·酒诰》
1707064054
1707064055 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      《周书·梓材》
1707064056
[ 上一页 ]  [ :1.7070640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