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064096
1707064097
时我,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 《周书·君奭》
1707064098
1707064099
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 《周书·君奭》
1707064100
1707064101
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 《周书·多方》
1707064102
1707064103
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 《周书·多方》
1707064104
1707064105
则亦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 《周书·康诰》
1707064106
1707064107
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 《周书·秦誓》
1707064108
1707064109
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周书·秦誓》
1707064110
1707064111
1.12.4 “亦”表示事理性状的递进关系。
1707064112
1707064113
予若吁怀兹新邑,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商书·盘庚中》
1707064114
1707064115
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 《周书·大诰》
1707064116
1707064117
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 《周书·大诰》
1707064118
1707064119
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 《周书·大诰》
1707064120
1707064121
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 《周书·大诰》
1707064122
1707064123
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 《周书·酒诰》
1707064124
1707064125
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 《周书·梓材》
1707064126
1707064127
亦既用明德,后式曲集,庶邦丕享。 《周书·梓材》
1707064128
1707064129
尔不啻不有尔土,予亦致天之罚于尔躬! 《周书·多士》
1707064130
1707064131
1.12.5 “亦”表示事理间轻微的转折关系。
1707064132
1707064133
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 《周书·金縢》
1707064134
1707064135
诗,即《诗经·豳风·鸱鸮》。《尚书易解》:“按此诗托为鸟言,向成王申述周室将毁,风雨飘摇,自己历尽艰辛,救乱扶倾之志。”“成王疑周公之意未解,见《鸱鸮》之诗,虽未信公,亦未责备公耳。”[126]亦,《白话尚书》译为“只是”,含有轻微的转折意。
1707064136
1707064137
《说文·亦部》:“亦,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腋)之形。”[127]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大象人正立之形。八者示两亦(腋)之所在也。其用为‘重累’之辞者,假借也。”[128]“亦”在甲骨文中已假借为副词。在历代文献语言中,可作情态副词,表示本然情态。例如:《战国策·楚策一》:“果诚何如?”《新序·杂事二》作“亦诚何如”。“亦”犹“果”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徐仁甫《广释词》:“亦,犹‘固’。”[129]“亦”可作表示已然的时间副词。例如:《国语·越语上》:“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亦,犹‘已’也。”[130]何逊《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夕阳已西度,残霞亦荒芜。”“亦”与“已”互文。“亦”可作程度副词。例如:《史记·李将军列传》:“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尹君《文言虚词通释》:“亦,更,更加。”[131]在今文《尚书》中“亦”主要作关联副词。表示所修饰的动作行为与前一动作行为的类同相因关系。
1707064138
1707064139
1.13 庸,凡21见,可作副词、动词和名词。副词2见。关联副词1见。
1707064140
1707064141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虞夏书·皋陶谟》
1707064142
1707064143
《经传释词》:“庸,词之用也。《书·皋陶谟》曰:‘帝庸作歌。’襄二十五年《嶦传》曰:‘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杜《注》曰:‘庸,用也。’是也。”[132]《词诠》以“庸”为承接连词,“与‘乃’同”[133]。《尚书易解》:“庸,用也,因也。”[134]考察其语境意义及其语法位置,“庸”可作关联副词。
1707064144
1707064145
1.14 用,凡126见,主要用作动词、介词、连词和副词。关联副词14见。
[
上一页 ]
[ :1.707064096e+09 ]
[
下一页 ]